投资基金指导:定投打赢股市心理战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6-11

  巴菲特的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句名言:投资者重要的问题以及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他自己。避免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总是很困难的,投资者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对自己说:“当别人都陷入狂热的乐观情绪中,我一定要保持清醒”或者“下次股市下跌的时候,我要趁着股票超跌的时候进入市场”,但市场本身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似乎总是更有说服力。

  为了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影响投资决策,“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甚至表示:如果买了股票基金,根本不必分析公司和追踪股市行情。这种情况下你了解的信息越多,反而可能有害。

  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投资方式的坏处主要体现在:当股市大涨600点以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被普遍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

  与非理性情绪相对应的,是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些时候,就算是金融奇才也未能免俗。在其著作《战胜华尔街》中,彼得·林奇提到,自1986年以来,他每年年初都会去参加巴伦圆桌会议,感受一群投资专家的“周末焦虑症”。他说:尽管我们这帮投资管理人掌管着客户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市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在一年又一年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对于未来到底是会发生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是经济复苏,却总是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正因如此,彼得·林奇建议,要对付对股票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月买卖,定期定投。他说:“有些投资者既不考虑经济形势未来发展好坏,也不关心股市涨跌如何,每天乐呵呵的,该干啥就干啥,唯一做的就是有规律的定期投资。另外一些投资者成天研究股市,试图寻找最佳投资时机,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有信心时就买入,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没信心时就卖出,你猜猜,谁的投资业绩会更好?也许你想不到,前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