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证券:股票分析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9-30
  地量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大盘位置,也应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有必要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归纳,建立一定的衡量标准,以此判定未来大盘的趋势。

  地量,当然是相对于大盘处于高位的天量而言。通过统计历史上股指处于高位、低位的成交量数据,可以发现,地量的标准有迹可循。衡量中级下跌行情是否见底的标准是:底部成交量要缩至顶部最高成交量的20%以内。如果成交量大于这个比例,说明股指仍有下跌空间;反之,则可望见底。如著名的“5·19”行情,缩量最为明显,此后筑成的底部,创造了历时17个月的大牛市。其他几次底部缩量程度与牛市持续周期也都可以验证同样的规律。

  不过地量的出现,仅仅是一个底部信号,地量出现后底部并不一定立即随之出现。地量出现后,指数有三种可能的运行方式:一是继续地量过程,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缩量的运行状态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在出现20%以内的地量后,再次出现更小的地量。二是放量下跌。如2003年10月中旬以后,大盘震荡加剧,下跌过程中成交放大,随后筑成中期底部。而且从历史上其他几次底部形成规律看,在长期下跌的末段,出现地量后再次放量下跌,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底部信号。三是放量上涨。

  地量规则还可以用来预测牛市中的调整是否结束,当前面临的调整是中级调整还是小级别的调整。如果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能够迅速缩小到高峰期的30%以内,则调整可望结束,牛市的概率较大。反之,如果在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不能有效萎缩,说明市场分歧较大,大主力在利用人们惯性心理大幅减仓,调整的幅度将加大,时间将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