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价值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债券价格;二是到期收益率。
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
1、期限:期限越长,债券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性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补偿越高
2、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易变性越大(市场利率提高时,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价格下降较快。但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其增值的潜力也很大)
3、提前赎回规定:较高提前赎回可能性的债券应具有较高的票面利率,其内在价值相对较低。
4、税收待遇:低利附息债券比高利附息债券的内在价值要高,免税债券价值要较高。
5、流动性:流动性好的债券比流动性差的债券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
6、信用级别:信用级别越低的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高,债券内在价值也就越低。
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
1、基础利率:基础利率=无风险证券利率,是债权定价必须考虑的因素。
短期政府债券收益率或银行存款利率可被用作确定基础利率的参照物。
2、市场利率:市场总体利率水平上升时,债券收益率水平也应上升,以使债券内在价值降低
3、其他因素:如通货膨胀水平外汇汇率风险等
4、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贬值损失的可能性使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增加,债券内在价值降低。
债券价值的计算公式
假设条件:债券不存在信用风险,不考虑通货膨胀对债券收益的影响
货币的时间价值:使用货币按照某种利率进行投资的机会价值
货币的终值(复利)Pn=P0(1 r) n次 (单利)Pn=P0(1 r·n)
用单利计息的终值比用复利计息的终值低
按单利计息的现值要高于用复利计算的现值。
现值的特征:
(1)当给定终值时,贴现率越高,现值越低;
(2)当给定利率及终值时,取得终值的时间越长,该终值的现值就越低。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定价公式
债券的内在价值:来自债券的预期货币收入按某个利率贴现的现值。确定债券内在价值需估计预期货币收入(两个来源:息票利息、票面额)和债券必要收益率(比照具相同风险程度和偿还期限的债券收益率得出)。
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预期货币收入:期末一次性支付的利息和本金
附息债券的定价公式
按期付息的债券――预期货币收入有两个来源:到期日前定期支付的息票利息、票面额。
内部到期收益率――把未来的投资收益折算成现值,使之成为购买价格或初始投资额的贴现率。
(一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到期收益率:
半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将半年利率(或称周期性收益率)Y乘以2得到年到期收益率,年收益低估了实际年收益而被称为债券等价收益率。
债券转让价格的近似计算
最终收益率:投资者将债券持有到期满时的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买入债券后持有一段时期,并在债券到期前将其出售所得到的收益率。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卖出价格=购买价X(1 持有期间收益率)持有年限
附息债券的购买价格计算时使用最终收益率为贴现率卖出价格 = 购买价×(1 持有期间收益率×持有年限)- 年利息收入×持有年限
掌握2个概念与4个图形
1、收益率曲线――在以期限为横轴、以到期收益率为纵轴的坐标平面上,反映在一定时点上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2、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3、利率期限结构的类型(4种):反映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
(1)“正向的”利率曲线:向上倾斜,表示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越高。
(2)“相反的”或“反向的”利率曲线:向下倾斜,表示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越低
(3)“水平的”利率曲线:表示不同期限的债券利率相等,通常是正利率曲线与反利率曲线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
(4)“拱形的”利率曲线:表示期限相对较短的债券,利率与期限呈正向关系;期限相对与较长债券,利率与期限呈反向关系。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结论:期限结构的形成主要由对未来利率变化方向的预期决定,流动性溢价可起一定作用,但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流动性溢价大致相同,使得1年或1年以上债券虽然价格风险不同,但预期利率却大致相同。有时,市场的不完善和资本流向市场的形式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使得期限结构的形状暂时偏离按对未来利率变化方向进行估计所形成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