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一是个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总量分析法就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期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得关系等。
2.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探讨各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经济指标又分为三类:先行性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经济政策主要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债务政策、税收政策、利率与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两种。
3. 行业与区域分析
行业与区域分析是介于经济分析和公司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前者主要分析产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的业绩对于证券价格的影响;后者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因素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4. 公司分析
公司分析侧重对公司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潜力、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分析,藉此评估和预测证券的投资价值、价格及其未来变化的趋势。
5.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及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动态分析。
6.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国内所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其中,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也就是在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7. 常住居民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8. 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9.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用符合M0表示),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用符号M1表示),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用符号M2表示),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其中,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为准货币。
10.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失业人数所占地百分比,劳动力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11.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有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严重的和恶性的三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12.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指数总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之差,即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总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13. 利率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14. 汇率
汇率是指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15. 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