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概念:是一国(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内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的指标。
(2)理解:它给出了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它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一般指市场交易所导致的价值,如家务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3)表现形态:价值、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4)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
②收入法:
③支出法:
GDP=总消费(c)+总投资(I)+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
这也是我国所采用的方法。
【点拨1】我国2009年GDP为3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2010年GDP39.8万亿元,同比增长l0.3%。2009年,按照支出法核算,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增长15.5%;净出口总额为一1.5万亿元,全年负增长13.9%;在2012年,我国GDP增长目标7.5%,创下十年来的新低。
(5)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区别:GDP遵循国土原则,但是GNP遵循国民原则,不包括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比如,戴尔(DELL)中国分公司(非独立法人)所创造的收入计入我国的GDP,但不计入我国的GNP,也不计入美国的GDP。因此,我国的GNP就要比GDP小一些。
2.工业增加值
(1)概念:是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核算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一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
缴增值税
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失业率
(1)含义:它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人口的百分比,我国的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
(2)影响:失业率升降是以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失业率很高会造成资源浪费。
(3)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失业率为零的状态,也不是完全利用;充分就业时,也会由于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等原因而存在一部分正常的失业。
4.通货膨胀
(1)概念:一般性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和明显的上涨。
(2)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其中,CPl主要衡量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PPl主要衡量工业企业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点拨21 CPl并不等同于零售物价指数RPl,PPI也不等于批发物价指数,两者只是具有某些交叉点,而且零售和批发物价指数有时也还会被提及。
(3)分类:温和通胀,严重通胀,恶性通胀。
【点拨3】在2008年,津巴布韦年度物价上涨高达2.2万倍,属于典型的恶性通货膨胀,明显阻碍经济增长。
(4)影响:通过收入和财产再分配、通过产品产量和类型,引起泡沫经济等危害。
(5)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结构性。
5.PMl: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标
(1)概念:PMl是指采购经理指数,是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
(2)分类:制造业PMl、服务业PMl、建筑业PMl。我国将PMl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制造业PMl从2012年2月起以中物联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的名义发布。
(3)制造业PMl的构成:新订单指数占30%、生产量指数占25%、从业人员指数占20%、供应商配送指数占15%、原材料库存指数占l0%。
(4)判断:高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衰退。
(5)关系:与GDP高度相关,其转折点领先于GD[几个月;在过去40年中,美国制造业PMl峰值领先于经济峰值6~18个月,低值领先于经济谷底2~l6个月。
6.国际收支
(1)概念:它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内容: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是最具综合性的指标;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进出口是国际收支最主要的部分。
【点拨4】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迅速飙升和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
7.投资指标
(1)概念:投资规模,即一定时期内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2)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的投资,以及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主体: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外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