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9次治疗
在前面几次治疗中,咨询师主要是通过言语技术来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而在这几次治疗中,咨询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行为技术来进一步改变原有的认知观念,以及通过认知复习来巩固求助者已经掌握了的,新的、正确的认识过程和观念。这一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是重新唤起求助者对愉快情绪的体验。求助者在恋爱上的失败感是一种泛化性的负性体验,因此他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行为都予以否定性的评价。这样他就完全忽略了对愉快情绪的感受,即使有一些,也在那种泛化的、强大的抑郁情绪的压力下变得模糊不清了。针对这种情况,咨询师有意引起求助者对以前经验的回忆,包括他从小时候起许多成功的经历。当求助者出现愉快情绪或其它积极的表现时,咨询师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促使他体验到更多更深的愉快情绪。
其次是对求助者行为的重新塑造。求助者在治疗中多次提到他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实际上他的学习能力并没有真的下降,而是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有不正确的看法。于是咨询师采用了“梯级任务作业”的技术,帮他克服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让求助者一下子达到他原来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专业特点帮助他制定了几个学习等级,包括:补上落下的功课,查文献,开始论文工作等等。求助者每完成一级,咨询师或求助者自己就给予强化,从而使求助者逐步达到他原来的学习水平。对于求助者的人际交往问题,治疗也采取了类似的行为矫正技术。让他对那些能引起他愉快体验和控制感的活动加以关注和标定,促使他建立起人际关系。这样不仅使求助者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效果,也帮助他注意到那些给他带来良性体验的活动和行为,逐步建立起新的观念,学会新的、适应性的行为。
认知复习则不是从这一阶段才开始的。在前面几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求求助者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下演示自己,观察、模仿别人,以及自己进行的语义分析,不断记录、反省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情绪体验,完成梯级任务等作业,都是认知复习的工作。
对于本例求助者,经过近10次的治疗,他在情绪和行为上已经从根本上有了改变,在人际交往、生活、学习等方面也逐步恢复了以前的状态。他在最后一次治疗结束时对咨询师说:“我觉得我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四.注意事项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治疗领域中,认知疗法很可能会成为一种主导方法。目前,认知理论及认知治疗技术正逐步被广大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精神科咨询师所接受,其价值也在实际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它的技术方法亦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认知治疗要得到充分发展,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这也是认知治疗的发展趋向。
首先要发展更可靠的评价认识过程的方法,其次还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确立影响认知类型的变量,包括认知发生.维持和改变时的影响因素,并努力将上述因素应用于治疗实践。最后,还要不断重新评价认知理论和适用范围。如果认知疗法能较完满地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它将势必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主导力量。
心理障碍和疾病有很多种类,认知治疗并非对所有这些障碍和疾病都有效。一般来说认知治疗比较适于治疗传统精神病学中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因为这类神经症求助者大都有一定的自知力,有利于咨询师引导他调动其自身潜能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实际上这一类求助者也大都是其他心理治疗的适用对象。
具体来说,认知治疗可用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考试前紧张焦虑、情绪的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对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也可作为选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认知治疗对下述一类求助者无效或疗效甚微:伴有幻觉、妄想、或脑器质性病变的抑郁求助者,以及分裂情感性精神求助者。目前有关认知疗法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尚无报道。
梅肯鲍姆的疗法: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
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或改变思维。
“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
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第二阶段: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
第三阶段:学习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