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案例分析讲解三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14

查看2012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案例分析讲解汇总

  母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甜蜜的感情,没有母爱,孩子将无法生存、无法长大、无法延续生命。但是,滥施母爱则不然,它可能会遏制孩子的生命、它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陷阱。还因为这样的陷阱有甜蜜做诱饵,就使得陷阱的危险更加致命。也许,您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也许,您认为这样的观点有点耸人听闻;也许,您会说,既然是爱,就一定对孩子有好处,哪会有滥施母爱这种说法?这都不要紧,只要您能耐心地读下去,读我在心理诊所中见到的活生生的事例,您也许就会发现,过了头的母爱,真的有可能成为孩子的陷阱――甜蜜温柔、却贻害无穷的陷阱。

  我在心理诊所中接待了来访的母子二人,孩子已经16岁了。交谈中,我发现,孩子每说一句话之前,就得看看母亲的眼色,获得母亲的首肯,才敢讲话。孩子的讲话,也每每被母亲打断,加以解释、更正、澄清。孩子的行为举止,很象一个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不时地,还与妈妈撒撒娇,与一个16岁的男孩子很不相称。母亲很自豪地说:“为了孩子,我把自己的事业全抛弃了,孩子午休那么点时间,我也得去学校看看。孩子与同学打架了,也不会应付,总手欺负,我就过去调节,帮助孩子搞好同学关系。老师批评孩子了,我就去老师家送礼,请求老师象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对待我儿子。孩子遇到的任何困难,我都帮助他解决。

  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孩子就完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特别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压力、害怕考试。我把以前用过的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全都无济于事。没办法,孩子只好中途退学。退学后,想了好多办法,什么读技校哇、上中专呢,自学成才呀,都试过了。每个计划在最初进行的时候,孩子都是踌躇满志的,可一旦真的进行下去,孩子就虎头蛇尾,坚持不下去。孩子为自己的前途,整天急得就象热锅上的蚂蚁,吃不好,也睡不着,想来想去,也拿不出个主意。实在想不出来了,就来问我,我说了一大堆,最后又被他一一否定了。这时候,他就会气急败坏地发火、摔东西、踢桌子,有时侯,还使劲拧我的胳膊。您看看,我这些红印全是他昨天拧的。到了现在,我们怎么样都不行了,管他吧,他不听,不管他吧,他还说我们见死不救。我看呢,他现在已经疯了、废了。这是怎么搞的,我付出了这么多,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呢?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老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代替、剥夺、功能废弃、被社会淘汰)

  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是滥施母爱的典型例证。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滥施母爱的症结,就在于代替。这位母亲代替孩子的感觉、代替孩子的判断、代替孩子做决定。这还不算,她甚至还要去学校、去班级,为孩子制造人为的舒适环境,代替复杂现实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孩子实际上成了妈妈的玩偶,在妈妈制造的恒温箱中,按照妈妈的旨意,亦步亦趋地做着妈妈期望的动作、做着已经规定好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已经知道动作之后回有什么预期结果的动作。表面上看,孩子有了一个随心所欲的环境,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但是,实际上,孩子只是得到了一个奶瓶,孩子每天只是吃到了定点供应的牛奶,只是重复着自婴儿起就会的动作――吃现成的召之即来的鲜牛奶、精神牛奶、物质牛奶。而他的生命,却没有机会发育新的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独立的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的能力。

  就这样,孩子心理成长的权利和机会,就被妈妈的滥施母爱,给剥夺了。使孩子除了依赖、幼稚、被动、服从、脆弱之外,几乎一无所获。孩子的心灵已经被架空,他与现实中间,隔着妈妈这堵温暖、舒适、甜蜜的大墙,他无法接触现实,在他眼中,母亲就是现实、母亲就代表着所有的社会环境,与母亲的关系,就代表着所有的社会关系。当孩子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会极度不适应。结果,孩子的社会功能近于零,从社会角度讲,他已经成了废人,只能倦缩在妈妈营造的恒温箱中。

  但是,随着孩子的生理成熟,孩子的需要会迅速膨胀,妈妈的恒温箱已经无法容纳需要膨胀了的孩子,于是,孩子与母亲的冲突就会开始。由于长期在母亲的保护下产生的习惯,他不会把不适应归结为自己的无能,而会把责任推给妈妈、家庭、社会,他会认为是妈妈错了、家里错了、社会错了,该改变的不是自己,而是妈妈、别人、社会。孩子会把对于自己的不满、对于社会的不满、对于妈妈束缚的不满,全都倾泻到母亲或家庭,很容易出现毁物、自伤、自杀、伤人、杀人、逃避现实、逃避社会责任等恶性事故。很多耸人听闻、又出乎意料的恶性家庭暴力事件,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背景。

  到了这里,滥施母爱的轨迹和结果就一目了然了:滥施母爱首先是通过代替孩子生活开始的,结果,孩子心理能力的发展机会就被剥夺,导致孩子的社会功能萎缩,社会适应性处于瘫痪,精神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关系处于混乱状态。孩子本人以及家庭,都面临着危机,沉浸在无可奈何的悲剧之中。

  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还在很多家庭大张旗鼓地上演着。因为那些母亲是打着爱的旗号,她们的动机十分动听、她们含辛茹苦的付出十分感人。也正因为如此动听、如此感人,才更有欺骗性。因为这种滥施母爱,就如同沾着蜜汁的毒箭、如同温柔甜蜜的陷阱,让孩子防不胜防、让破坏百发百中。

  滥施母爱的本质,并非是母爱过多的结果,恰恰相反,那是母爱不足所致。真正的母爱行为,是以有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来界定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成长潜能,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只要有鼓励探索、允许失败的信任环境,孩子就一定能成长为一个独立、快乐、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充分相信孩子的发展潜能,就是为孩子的尝试和探索放行。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治忠就曾说过,“我父亲给我的巨大财富,就是他从不干涉我的选择,允许我自由发展。”而滥施母爱者却不然,滥施母爱的背后,就是一句妈妈的无声语言:“孩子,你不行,妈妈替你做吧!”让一个孩子,在如此不信任的心理气氛下成长,其结果可想而知。

  尊敬的母亲们,当你们死死地把孩子握在手里、让孩子闷在恒温箱里的时候,你们应该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滥施母爱”?这是不是甜蜜的陷阱?这会不会带来伤害、这会不会后患无穷?

  老秋点评:如果生在“鸡翅”之下,差不多已经注定了孩子的悲剧。幸好这位母亲看到了问题,也想解决问题。这还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可是,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里,直到悲剧已经发生了,还不明就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