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咨询中的挫败感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11-12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和心理咨询督导中,我经常听到一些咨询师谈自己工作上的失败,我自己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有的咨客一去不复返,让咨询师“望穿秋水”,“怎么预约的时间已过,但咨客终究还是再没露面?”,咨询师感到失败、沮丧、情绪低落,这就是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们的挫败感。导致挫败感的原因有:
  一、咨客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期望值过高
  很多咨客并不了解心理咨询,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像生理疾病一样,到医院看医生,服点药物就好了。但心理问题完全不同于生理疾病,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多源于咨客的认知错误,一两次咨询往往不能解决咨客的问题。一位阔太托人找到我,说她读初中的儿子厌学,经常跑到网吧玩电脑游戏,自己“教育”孩子无数次,但仍无效果,希望我能给他儿子咨询。这位阔太心里是这样认为的,心理医生有绝活,能洞察人的内心世界。可我有那本事吗?首先,她儿子是被动接受心理咨询的,肯定存在阻抗;其次,良好的咨询关系要建立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要不然,她儿子是不会与咨询师深入交流的;再次,她儿子心理问题的形成,都有它的原因和背景他的父母平常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过问儿子的学习生活,而且儿子平常又由爷爷奶奶带着,过于溺爱,亲子缺乏沟通。咨询几次,阔太倍感失望,因为她的儿子依然我行我素。很多咨询师都有我类似的经历,本来一个问题,需预约几次咨询,但咨客不能接受,认为这样的咨询师水平不高,所以最后也不了了知。
  二、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偏见
  很多咨客求助于咨询师,来到心理门诊,就像是偷偷摸摸,紧张不安,生怕碰到熟人。咨询师很能理解咨客的这种心情,因为社会上存在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潜意识里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就是做了见不得光的事一样,平常日语中骂人时常道“你心里有毛病”,久而久之,咨客见咨询师就有压力了。
  咨客面对重大的社会压力来到心理门诊,他们内心就希望,来一次就不再来第二次,可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若干次,因此,很大一部分咨客来咨询一次后就再无归来了。这并不是咨询师咨询的失败。
  三、咨询师的风格让咨客不能接受
  平常常见这样的现象,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初次见面印象非常好等等,这是因为你所见的人符合你潜意识里好的愿望,有共鸣感。有的人见一次面,你就反感,这也是你潜意识里对某种事物和人感到厌烦有关,而这个所见之人正是你所厌恶的一类,因此,可想而知,就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心理咨询也一样,咨客由于对咨询师的风格习惯和反感,当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这样使咨询共情困难,导致咨客不能继续深入谈论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咨询师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从而难以“对症下药”。再次,每个咨询师所属的咨询流派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刚好这些正是咨客所不喜欢的。当然,咨询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了。
  四、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有些咨客的心理问题是咨询师所没见闻过的,或他的问题表现多样、复杂,让咨询师难以定论,且咨询师又缺乏督导,往往“单枪匹马”独立工作,因此很多咨客咨询一次后,深感失望,就再也不回来了。可咨询师还在按预约的时间等他,能等回来吗?
  当然,导致心理咨询的挫败感,还有很多原因,如:咨询师的水平有限,咨询环境的差异等。但不管是哪一类原因,都属正常现象。很多优秀的咨询师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不足为奇。因此,每一个咨询师都要学会适应这种挫折,并超越这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