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演变进程
History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案例研究
凡. 高 1853 - 1890 自小孤僻、急噪易怒,被称为“小野兽”而难于与人交往。27岁开始学画,1885年进入美术学院,不久即被赶出。1886年后在弟弟帮助下到法国南方小城,1888年疯狂中把自己的右耳割下送给妓女。1890年用手枪自杀,两天后去世。
第一节 对“异常”行为的界定
一.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
1. 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
2. 跨文化/跨时空差异
3. 性别差异
4. “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
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
l《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 “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l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l “竹林七贤”的阮籍:大醉于嫂伴……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l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人类学家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所谓性别与气质乃社会文化的塑造与决定
苏格兰裙
l “产翁制”
二.统计学标准
1. 心理测量/标准差
2. 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发作频率
3. 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
4. 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
三.理想模式标准
1. 官方提倡
2. 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
3. 绝大多数人接受/模仿
4. 自我认同/遵从
四.功能标准
1. 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
2. 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
3. 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
DSM-IV-TR:
Abnormal Behavior
Behavioral, emotional, or cognitive dysfunctions that are unexpected in their cultural context and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distress or substantial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
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乃所在文化不认可、个体自身感到痛苦并造成实质性的功能损害。
第二节 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
一.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
1.“魔鬼附身”——Demonic Possession
2.“通灵”——沟通上天/凡世间/地府
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
二.黑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1. 驱魔——残酷的人身折磨
2. 贫民收容所—→“疯人院”
3. 《巫之锤(降妖锤)》(《The Witches’ Hammer 》)
4. 质疑巫/魔作祟Swiss physician and philosopher Paracelsus 1493–1541, lunacy, luna
German physician Johann Weyer (1515–1588), 《The Deception of Demons》,1563
Englishman Reginald Scot ( 1538 – 1599 ), 《Discovery of Witchcraft》, 1584
对待精神障碍,无论就态度还是治疗而言,文艺复兴时期都离理性的光芒很远
l 放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中世纪,乃至近
代;无论是生理疾患或精神障碍均可采用此法。
第三节 近现代的变革与挑战
一.皮内尔(1745-1826)的法国精神病院改革
1796年皮内尔获得批准在巴黎解除了49个精神疾病患者的锁链
Phillipe Pinel ( 1745- 1826 ) , a hospital physician, 1792, then the director of La
Salpêtrière hospital,chain-breaking reform, La Bicêtre, a hospital in Paris,
Jean-Baptiste Pussin
二.艰难而漫长的进步
William Tuke ( 1732 –1822 ), a Quaker tea merchant, 1792, established “York Retreat”
Benjamin Rush ( 1745 – 1813 ),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sychiatry,
Dorothea Dix ( 1802 –1887 ), 1841, a Boston retired schoolteacher
1844, a group of 13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formed the Association of Medical Superintendents of American Institutions for the Insane —→ the 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1900s, Mental hygiene movement
Clifford Beers, 《A Mind Found Himself 》,1908
William Greisinger, German psychiatrist, focused on the role of brain
1. 对心理疾患的迷信/偏见仍普遍存在
2. 心理疾病患者仍然是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的污点和耻辱
3. 并不人道的治疗方法进步:紧身衣,“心理外科手术”,电击……
4.新药物的研制——大剂量镇静药
三.催眠与精神分析
l 1.安东.麦斯麦(1734-1815),麦斯麦术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Anton Mesmer (1734-1815), a Viennes physician, The Influence of Planets, 1766, magnetism
2. James Braid ( 1795 – 1860 ), an English physician, hypnotism, mesmerized
Ambrose-Auguste Liébault ( 1823 – 1904 ), a French doctor, Nacy, France
Hippolyte-Marie Bernheim ( 1837 – 1919 ),
3.沙可Jean-Martin Charcot ( 1825 –1893 ), an esteemed neurologist in Paris, testing hypnosis in La Salpêtrière hospital
4. Sigmund Freud ( 1856 – 1939 )
(Catharsis)Cathartic method —→ Psychoanalysis,free association
lO.安娜
l在治疗中,布鲁伊尔因安娜产生移情而退却
l弗洛伊德通过安娜案例发展出自由联想治疗法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Emil Kraepelin ( 1856 – 1926 ), German psychiatrist, 《Textbook of Psychiatry》,1883
l对精神病学的影响延续至今
l认为精神障碍是由脑功能缺陷引起
l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分类,极大促进了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四.行为主义的崛起
♪ John B. Watson
华生(1878-1958)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 华生与其助手罗莎莉. 雷纳完成了“条件的情绪反应实验”,使小艾伯特发展出了
对小白鼠的恐惧。
♪ 琼斯Mary Cover Jones (1896-1987),华生的学生之一,最早采用行为技术消除了儿童对小动物的恐惧。
♪ 行为疗法的先驱
Joseph Wolpe (1915-1997) 沃尔普,在南非开业的精神病学家,自1950年代起发展了一套治疗恐惧的行为技术程序:系统脱敏法
五.“反精神病学”运动
1. Thomas Szasz (1920-- )沙茨,
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精神疾病的神话》,1961年初版,1974年再版。坚决主张精神疾病与不合习俗的行为不一定是疾病或犯罪。其强硬和过分极端的批评有助于引起社会重视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地位和待遇。
2.“神志健全者置身于非神志健全者之地”备受批评的实验激发社会的反思
(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Jan.19, 1973, Science magazine, David L. Rosenham
八位假病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住精神病院,经过7-52天被准许出院,但仍被做出“缓解期”的诊断
六. “非住院”运动 De-institutionalization Movement
1.“中途站” Halfway House
2.家庭接纳和支持
3.社区防治,社区康复
第四节 新千年曙光
一.人道主义的新千年
1.“以人为本”原则的重新定义
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共识
a) 个人空间的扩展
b) 更加尊重个人隐私权
二.新药物的研制/开发
1. 积极利用生命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2. 强调人类功能的康复,重归主流社会
3. 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4. 普通人群经济上能够承受
三.心理健康服务面的扩展
1.老人世纪对老人心理健康的特别关怀
2.关注新千年儿童的特别问题:虐待、忽视、抑郁、性骚扰……
3.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妇女、少数族裔、同性恋者、AIDS……
4.信息社会新问题:网络成瘾、信息垃圾泛滥、社会退缩……
四.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1. 重在预防,以公众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
2. 整合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来源: 3. 发展积极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广泛应用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群体参与的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