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中心理行为的六个基本概念分析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11-16

  (一)情绪 情绪是伴随人体各种反应而来的各种强烈感觉。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例如婴幼儿的一切情绪表达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学龄前儿童已具备了比较复杂的情绪。


情绪有以下几种:


1.原始情绪 例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其共同的特点是目的性很强,或者说复杂程度低,故反应强度常很大,紧张性高。


2.与感知觉有关的情绪 此系指由感知觉引起的情绪体验。其强度一方面与客观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另一方面与人的主观状态有密切关系。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由于事情的成功和失败引起的骄傲、羞耻、罪过和悔恨等情绪体验,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是否合乎行为标准的认识所引起的,即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自我评价。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指与他人关系的情绪体验,大部分都是社会性极强的,例如爱、憎、很等。


情绪的发生主要涉及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和早期经验等。内外环境的刺激无疑是情绪的决定因素,但人心理培训通过对刺激物及其后果的认识,可制约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情绪反应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例如婴儿啼哭的频繁程度、哭声的大小以及一般活跃程度等等,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仍可延续。


早期经验对情绪发展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实验证明,社会刺激特别在儿童早期,对后来的情绪发展,有权明显的影响,即便是出生后几天的婴儿,在母亲的充分照料下,啼哭次数较少,这对后来的情绪的正常发展是极有好处的。除以上因素外,躯体疾病也会对情绪活动有所影响。


目前已经证实,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对情绪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脑皮层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由于婴儿、儿童皮层发育尚不成熟,皮层下核群活动占优势,因而情绪反应强烈且不稳定。

(二)智力 智力尚无满意的定义、狭义的智力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智力是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心理活动来完成客观提出的要求的能力。


智力并不是知识的代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掌握知识技能愈多,智力就能更好地发展;而智力愈发展,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愈顺利。因此可以说,智力即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二者互相促进。


在儿童,心理咨询师认证智力主要表现在儿童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速度、灵活性、逻辑性上,而不是表现在知识技能的机械重复上。


智力在儿童问是有差异的。在全人口中,智力从低到高呈正态分布。有人认为,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如以生后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则儿童从生后到4岁的智力已获得了50%,从4岁到8岁获得了30%,而最后的20%是在8—17岁获得。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智力(与成人接近)。18岁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力能量虽然不会有显著增长,但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可能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增长着。


儿童智力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遗传与生理,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与教育。


由于智力涉及多种心理活动,因此确定人们的智力高低是不容易的.许多智力测验方法仅可作为参考。


(三)注意 注意是指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性。人的一般精神活动是在广泛的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下进行的,除皮层兴奋外,注意力的强度也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有关。有定向的注意活动(即大脑皮层特定部位兴奋活动的强化)与丘脑的某些部位兴奋活动的参与有密切关系。


外界的任何事物以从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可能是注意的对象。在大量的刺激中,人只选择一部分最强的或最重要的,与他的兴趣、愿望或面临的任务相符合的刺激.并对这些刺激表现出较长时间的保持和维持,这就是注意的表现。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也可以说是所有一切心理过程的一个特殊方面。因此,注意障碍总是和某些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着的。


注意分为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和主动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前者是没有自觉目的、心理培训班不需要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简单、原始性的反应,例如,人们听到尖锐的哨声,就会自然地去听。后者则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在必要时还须做一定的努力。人们往往把注意有意识地集中于富有社会意义的重要事物上,如上课听讲,听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