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辅导4

来源:心理咨询师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08-29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

  “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心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和缩小——

  (5)个性化——

  ⑹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⑺极端思维

  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认知歪曲都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从而进一步产生各种情绪困扰。贝克论证说,抑郁的产生在于求助者对失败的体验。无论这种失败是否真实,求助者对此都会过分地夸大,认为它是一成不变或不可逆转的,并进一步将这种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缺陷,对自我作出否定性的评价,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因此,抑郁症求助者往往由于逻辑判断上的错误,以及对事物含义的歪曲而我谴责,对自己作出不合逻辑的推论,并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

  除抑郁症外,贝克还用认知的观点对癔症和强迫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癔症求助者总认为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并坚信自己有病,把每一种微小的不适感都当作是病症的表现。这种信念增强了他对不适感体验的敏感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他只满足于由于敏感的所显示的证据,而不去做任何努力来验证他是否真的有病。强迫症求助者的典型特征是把某一事件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分地夸大,认为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这种后果的发生,而且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于是他总是反复地重复着同一种动作或思考同一个问题,以表明他做出努力的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他内心的焦虑。

  从贝克对上述几种情绪困扰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类求助者思维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即以自我为中心和极端化的思维方式。求助者对任何事物都是从与其自身有关的角度来进行解释的,把所有事情都与自己联系起来,不能做出客观现实的推理与判断。此外,他的思维也是极端和绝对化的,对事物进行片面、武断和过分概括化的推论,特别是对否定性的经验和预期过分夸大。这两点也正是咨询师前面提到的五种认知歪曲形式的典型特征。

  贝克强调,认知治疗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应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活动(activityofdysfunction),并帮助求助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求助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

  Beck(1985)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由于这些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求助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帮助求助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更为具体的技术包括提问、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或模仿等。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指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典型的认知性错误有前面提到的几种,如任意的推断,过分概括化,“全或无”的思维等等。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维更难于识别。因此,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求助者诉说的自动性思想,以及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

  (3)真实性验证——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通过这种方法,让求助者认识到他原有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能自觉加以改变。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中心化——很多求助者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品评。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脆弱的。如果某个求助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每个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咨询师可以让他不象以前那样去与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变化,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地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如果求助者能够对这一过程有所认识,那么他们就能比较容易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所以,鼓励求助者对自己的忧郁或焦虑情绪加以自我监控,就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信心。这也是认知治疗常用的方法。

  此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相信,求助者情绪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是由于在某些特殊问题上错误地使用了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使其特定的认知方式与常人不协调,而不是其整个的认知系统都遭到破坏,在这些特定的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因此,如何帮助求助者利用这些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咨询师的首要任务。贝克的这种观点对认知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咨询案例

  病例:求助者A,男,25岁。某大学三年级研究生。主诉一个月从来经常失眠、无食欲。常感到浑身无力,对任何活动和事物都不感兴趣,活动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情绪低落,忧郁烦闷,提不起精神。总感到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故认为自己活着很累,产生自杀观念。结合SCL-90量表中抑郁量表的较高分数,此求助者被诊断为抑郁症。

  原来一个多月以前,求助者的女友因某种原因中断与自己长达两年的恋爱关系。求助者本来正准备毕业后就结婚,但没想到临近毕业却出了这样的事,并为此情绪低落。本以为自己能很快解脱出来,但没想到越陷越深,终于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以至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及毕业论文工作,从而使得抑郁情绪进一步严重起来。

  求助者除上述表现外,对自己的问题尚有一定的自知力,也有一定的求助动机,而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状,因此他的抑郁状态主要是神经症性的,适用认知治疗加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