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精萃7

来源:心理咨询师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09-15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心理咨询师考试,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询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各章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注意障碍attentiondisorders

  注意有四个特征或方面:

  (1)保持(maintenance)。注意不集中实际上是不能保持注意于一定事物。保持是正常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选择(Selectivity)。随境转移主要是选择功能受损,疏忽(neglect)意味着对人们普遍关注的事情都不注意;

  (3)范围 (span)。病态时可以缩小;

  (4)转移(shift)人指停止注意原来的信息源转而注意新信息源的能力。

  选择主要是就内在的需要而言,转移主要是就对环境的适应而言。警惕和机警(vigilance and alertness)描述了注意主动性的基本特征。唤起性(arousal)是生理学概念,驱力(drive)是意志的生物学方面,在研究注意时常用此二者进行说明。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在于,一个人的注意可以指向内心世界也可以指向外在环境。

  意识障碍有一般性注意削弱,也就是四方面同样受损。意识改变状态的注意范围缩小并且固定(转移不能),但更重要的是选择的特殊取向。可以说,意识改变状态实际上是注意的特殊选择,而保持相对地增强了。

  Kraepelin和Bleuler都很重视注意障碍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中的作用。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临床观察似乎未能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注意与器质性障碍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所谓特殊的注意障碍都是实验工作者的结论。自从心理学家D.E.Broadbent(195年)提出“过滤”(filter)的概念后,人们重新评定精神分裂症的注意,60年代形成了一股热潮。80年代热情下降,因为注意并不像原来所想像的那么简单,再加上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出入很大,对精神分裂症注意的描述出现了矛盾。80年代进一步衰落,出现了反面文章。

  重复和刻板的言语和动作都可以理解为注意转移障碍。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说:“什么事情都抓住我不放,其实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自闭症(autism)意味着注意内心世界而对外界不予注意。N.C.Audreasen(1982年)视注意损害为五组阴性症状之一,这和意志缺乏一情感淡漠实际上是很难分开的。

  自闭症、孤独症Autism

  原文虽是一个词,实际上它标示两个不同的概念:自闭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下面分别加以简短的讨论。

  自闭症

  这是Bleuler的四个基本症状之一。从描述的角度说,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社会性退缩。E.MinkOWSki(1927年)称之为贫乏的自闭症(autismepauvre),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敲开精神分裂症病人紧闭着的交际之门,你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病人的社会性退缩既不是由于自卑、焦虑、恐惧或抑郁(这与神经症和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性退缩不同),通常也不是退缩到了幻想的世界(幻想性自闭症见之于分裂人格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O.Kant(194年,转引自Mayer-Gross,1955年)用注射阿密妥钠的方法研究了100名衰退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现他们谈话的内容简单空洞,连脱离实际的幻想也没有。

  E.Bleuler强烈地倾向于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如联想心理学、精神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进行概括和解释。在他看来,“联想”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因此“联想松弛”成了唯一的原发性症状。可以说,他的四个基本症状都不是单纯描述性的,对自闭症也应作如是观。诊断标准不用“基本症状”,理由就在于此。

  孤独症

  L.Kannet在40年代描述的婴儿孤独症大概与精神分裂症没有什么关系。所谓孤独三联症是:

  (1)孤独。不能与人沟通和建立情感关系,对别人的关怀和爱抚没有反应,对亲人、陌生人和无生物的反应一个样,回避与人目光接触。

  (2)言语障碍。学习和使用语言有障碍,甚至几乎没有语言。与此相联系,非语言的交际也有缺陷,缺乏模仿能力,不会玩玩具,似乎没有想像力。

  (3)刻板的同一性。倾向于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从事同一种单调的动作或游戏,如果加以改变,患儿会表现出痛苦不安。

  Kanner用“强迫性”描述这一症状欠妥。

  焦虑是什么

  作为一个精神症状,焦虑症是痛苦的,也显著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焦虑有主观体验和客观表现两方面:

  (1)焦虑心情:焦虑可视为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怖。病人整天惶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就要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但病人也知道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危险或威胁,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安。

  (2)客观表现:有两种,其一是运动性不安:病人闭眼向前平伸双臂可见手指对称性轻微震颤;肌肉紧张使病人感到头紧头胀,后颈部发僵不适甚至疼痛,四肢和腰背酸疼也常见;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做些小动作,如搔首搓手等,甚至来回走动,一刻也不能静坐。另一种客观表现是植物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如:口干,颜面一阵阵发红发白,出汗,心悸,呼吸迫促,窒息感,胸部发闷,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泄,腹胀,尿急尿频,易昏倒等。

  通常要有以上两方面的症状才能确定为焦虑症。只有焦虑心情而没有任何客观症状很可能是人格特性或常人在一定处境下出现的反应(处境性或期待性焦虑)。单纯根据植物功能紊乱而视为焦虑症是错误的。

  焦虑症不仅指症状严重而持久,还在于它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在病人的观念上不与任何确定的生活事件或处境相联系,因此,精神病学称之为浮游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或无名焦虑。

  与焦虑症相反处于另一极端的情况,有病态的情感淡漠和无欲状态,也有某些人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无焦虑状态。后者不论古今中外都有人在追求,如道家的“清净无为”,禅宗所谓“善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是物,何处染尘埃”(六祖慧能)之说,以及古希腊斯多葛派的“不动心”(ataraxia)等。西方宗教界人士的冥想(meditation),佛教的坐禅,练气功者所追求的入静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可以说都是内心的平静,即没有焦虑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处于焦虑症与不动心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状态。不论处境如何一概毫不焦虑,绝不是精神健康的表现。焦虑是促进人格整合和社会化的内在动力,是安于现状和不求进取的对抗剂。我们都期望未来比现在要好些,但客观世界并不那么听话,人生充满着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谓生存焦虑( existential anxiety)的根源。

  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一般焦虑水平的高低,与其说取决于当前的处境,和既往生活中的某些个别事件,毋宁说更多地取决于A.H.Maslow(1970年)所谓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Maslow说的基本需要有三: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大量事实表明,临床上见到的焦虑病人,其个人史中都有这些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证据。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对子女过分保护、过分控制和苛求是造成子女长大后容易焦虑的重要原因。

  恐怖症病人有确定的外在客体作为恐惧的对象。单一的恐怖症与慢性焦虑状态是显然不同的,但这两者之间有各种过渡形式。多形性恐怖症与随处境不同而有显着波动的焦虑症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截然的分界线。

  疑病症者的焦虑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疾病,而焦虑症者的焦虑是弥散性的,但两者的混合状态并不少见,即既有疑病性焦虑也有无名焦虑。

  焦虑症指向未来,指向可能的危险或不幸,在观念上是不确定的。抑郁症意味着已经造成的丧失,是无可挽回的既成事实,在观念上是确定的。临床上可以见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同程度抑郁的混合。就现状诊断而言,只要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便诊断为抑郁症,不论焦虑有多严重。这叫做抑郁优先于焦虑的诊断原则。换言之,在等级制诊断系统里,抑郁与焦虑相比是高等级的。

  在列举了许多不同学派的学者并指出他们观点有根本分歧后,I.L.Janis(1971年)写道:他们在关于“焦虑”的行为后果描述中始终贯穿着几个共同的主题,这表明,多数理论家把“焦虑”这个词当作一个类别使用,它包括恐惧、耻感和罪感。焦虑的这一用法在文献中很常见,我们应该记住,不要把它踉临床医生关于焦虑的症状学概念混为一谈了。

  焦虑还有第三种用法。S .Freud认为,焦虑可以是“无意识的”。这不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是对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解释。例如,Freud用“无意识的焦虑”解释多种歇斯底里症状的发生机制,认为躯体症状是“无意识的焦虑”的“转换”,即“无意识的”心理本身变成了躯体症状。事实上,歇斯底里者体验到的焦虑往往比一般常人还少。这就是法国学者所说的“泰然处之”(belleindifference)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