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进行中,小编特编辑整理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资料、试题,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着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二) 生理发育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性成熟
身高——少年期是个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在一岁),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其在13岁左右,女性一边早男性两年
体重——伴随着身高增长,体重增长也出现高峰
头面部——发际后移,嘴变宽而嘴唇变厚
内脏机能——心、肺、肌肉功能都得到加强;大脑容积增长不显着但实际有较大发展;
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是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男生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出现胡须体毛多而密的汗毛以及阴毛和腋毛;
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顾盼变宽、臀部浑圆、皮下脂肪增多,出现阴毛和腋毛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①性激的素增多:青春期前无论男女性激素分泌量很少,青春期后分泌增多。性腺的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②性器官的发育:男女性器官在青春期前都发育缓慢,到青春期后发育加速。
③性机能的发育:性器官的发育是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出现遗精
(三) 认知发展
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1) 初中阶段:初中生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其主要表现在:运用假设:初中的学生已具有了建立并检验假设的能力;
逻辑推理:初一学生已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的能力;
逻辑法则的运用:对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的应用中,排中律发展最晚;
同时在思维品质方面也出现的矛盾性的发展,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加的同时,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明显,同时自我中心再度出现,表现为独特的自我和假想的观众;
(2) 高中阶段:进入高中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了成熟期,其中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更为完善,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a. 概念的发展:初一学生大多从功能性的定义向接近本质定义方向发展;初二时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进入高中后,达到接近本质定义或本质定义的人数和掌握字词概念的数量都比初中时明显增多;
概念的分类能力:第一阶段,不能准确分类;
第二阶段,能正确分类,但说不清分类的根据;
第三阶段,能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出分类的根据;
第四阶段,能正确分类,并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
b. 推理能力的发展:初一学生已开始具有了各种初级水平的推理能力,从高一开始,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到了高二,推理能力已基本成熟;
c. 逻辑法则的运用:初一学生已基本掌握并能运用逻辑法则,进入高二后逻辑法则的掌握和运用更为成熟;但对于不同逻辑法则的运用存在着不平衡性;
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初一学生已掌握了辩证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比较低;初中三年级时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进入高中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占了优势地位;
但就整个初高中来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仍然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水平;
(四) 自我发展
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初中阶段: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愈发丰富,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这种主观偏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见别人意见;另一方面,总感觉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对他人的言语过于敏感;初中生这种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使其产生了反抗心理,情绪上的矛盾性和消极心境;
反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强;独立意识;
2) 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其基本特点如下:
(1)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 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
(3)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 自我评价的成熟;
(5) 较强的自尊心;
(6) 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的前后一致且连续完整的意识,即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感与协调感;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同一性危机:个体所依赖的赋予日常生活意义和目的的价值和目标体系的突然解题或退化
通常包含强烈的情感焦虑和抑郁(六年来我第一次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痛苦——MJ注)。
同一性早闭:个体没有经过内心抉择的危机时期就已经投入到了自己的志愿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之中
这种选择几乎完全依赖父母,因此具有一定欺骗性。
同一性混乱:个体在心理社会性危机中表现出适应不了的一种更加明显的状态。
个体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将想法付诸行动,无法把自己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整合,对自己能力毫无信心。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是同一性的建立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但这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生发展的课题。许多青年处于一种心理社会型停滞的状态,即一直处于自由试验阶段,以延缓承担义务和责任,避免同一性提前完成。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的一段时间叫"合法延缓期",虽然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这将最后导致个人整合的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五) 社会性发展
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以两难故事为基础;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具体如下: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的道德。个体为回避惩罚或赢得奖励而遵守权威制定的规则,道德具有功利性;
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定向。
阶段二:朴素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的动机。个体为赢得他人支持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
阶段三:"好孩子"定向;
阶段四:维持社会秩序的定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的道德
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
概括地说,青少年直至成年早期的个体一般处于阶段3和阶段4,很少有人达到阶段5,事实上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阶段之后必然是阶段6,也没有人达到阶段6;
2)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实际上是和亲社会行为对应的社会行为,是侵犯行为发展到青少年时期的高级别体现
这类行为违背社会规范,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已经引起全球关注。青少年早期犯罪率较高可能和认知不成熟有关。他们受同龄人影响和压力较大,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但随着年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和道德推理能力的提高,同龄人的影响力减弱为发活动减少。
(六) 情绪
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由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但又不能够像成人的情绪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了半成熟、半幼稚的两面性。青少年的这些情绪表现特点完全是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所导致的。其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①狂暴与温和——同一个刺激,在青少年那里会引起很大反应,但他们掩饰后表现的情绪则比较缓和
②可变与固定——青少年情绪不够稳定,易变,但有时却存在偏执的特点而长时间不能摆脱某一情绪状态
③内向与表现——少年已失去了纯真,懂得掩蔽自己的情绪,而在表露时也加入了一定程度的表演痕迹;
2) 常见的情绪困扰
①烦恼突然增多
a.不知如何在公众面前表现
b.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
c.不知如何确立在同伴中的地位
②孤独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断乳期"个体要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恋,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然而青少年短时间内还不能独立处理很多问题,又不愿向人求助,于是产生了一种孤独心境。
③压抑
压抑:需求、愿望不能满足和实现时的心理体验
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产生了心理与生理上多方面的需求,但大多不能得到满足。争强好胜的冲动和自尊易受打击的性格使青少年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