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基本常识
心理健康的定义:
关于何为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下过这样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界的观点至今仍不够统一。
浙江大学的马建青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3、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够能动的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
7. 符合年龄特征的行为模式。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人的心理健康是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因此,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眼着手综合考虑实施。
生理方面是指从受孕期到老年的各阶段的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和预防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事项,它包括:
1、 实行优生政策,避免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分娩过程;
2、 保证儿童期营养,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3、 提供免疫和其它医疗措施,防止感染疾病;
4、 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方面是指自幼到老各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和情绪困扰减低到最低限度,它包括;
1、 在婴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和鼓励的养育氛围;
2、 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活动能力及探索精神;
3、 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训练;
4、 对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与帮助;
5、 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6、 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面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7、 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哲学。
社会方面是指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各方面功能的强化,它包括:
1、 减少社会压力;
2、 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健全的生活设施;
3、 有效控制嗜洒、烟瘾及药物依赖,防止性病;
4、 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心理卫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