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询师“心态”不好前去心理咨询的孩子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08

  中、高考前很多考生难免心理焦虑,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最近到胜名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的,大多是面临大考的毕业生。只要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和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怎样调整考前心态,常州胜名心理咨询中心的曹菊文老师为你支招。

  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造成孩子心态不平衡

  主人公:王明(化名), 初三学生

  王明的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初三的某次模考陡降到十几名,并且再也没有回到班级里火车头的位置。王明的父母很是担心,带着他来心理咨询,王明道出了一件令所有人恍然大悟的事情。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王明的爸爸得意于儿子考出的模考成绩,随口说了一句;而王明爸爸的朋友却说,王明的成绩在自己女儿的学校只能排到中游的水平。从那次聚会之后,王明的妈妈发现他最近经常闷闷不乐,话也不多了,整个人变得很消极,成绩落到了班级十几名,整天叨念着自己的目标学校考不上了。王明只要遇到作业的错误就心慌,心里想的是我要更用心,考试时的自信烟消云散,满脑子只是想着题目有没有陷阱,甚至没办法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只想着分数的高低,就连原本简单不过的题目也会做错。

  专家剖析:

  经过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王明的自我评价从曾经的自信优越变得消极善感。比较的挫败感能带来什么?第一种,孩子更专注于学习;第二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孩子常出现的是第二种。

  王明的这种“恐慌情绪”的来源其实是太过于关注他人:与别人比较的时候乱了阵脚,注意力完全从学习上转移到别人的成绩和名次上来了。

  专家建议:

  1.家长不要总是进行面对面的争锋比较,可以旁敲侧击进行引导;同时不要太抓细节,只需引导孩子的思考方式,对孩子偶尔的失误无需多虑,带他找过去成功的体验,增加他的自信心。

  2.很多家长关注的只是表象,比如,孩子突然没了学习的动力,回家不先做作业了而是先看电视了。许多家长总是开口就指责,孩子便不愿与家长交流;家长应当换一种方式,问问孩子最近是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这样孩子才愿意交流倾诉。

  3.排名,对孩子来说是敏感词汇,即使学校要求在试卷上标注名次,家长也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尽量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刺激孩子。

  对考试的极度恐惧,其实是太“患得患失”

  主人公:小美(化名), 高三学生

  “我一遇到考试就手抖得写不出字来,没人能理解我。”小美向咨询中心的老师哭诉。

  小美是我市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初中的成绩一直拔尖,但是一来到高手如林的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试就把她考趴下了。要是明天有考试,小美今夜必定无眠。于是,小美的高一就在休学中度过。现在的她也常常是遇到考试就逃学,父母便不闻不问就随便指责她“死不要好”“没出息”。

  小美的高考理想是一所重点大学,但是老师的一句话:“你这样的分数还想上这样的学校?”小美就开始患得患失,心态不稳,只能独自坐在角落叹息。

  专家剖析:

  小美为什么会对考试恐惧到如此的地步?其一,在压力大的环境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过于紧张导致思维迟钝。其二,家长和老师一味指责,却没有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对考试的恐惧其实是一种自我预言,对自己的预期很消极,结果也会如此。小美恐惧考试和逃学并不是家长说的“死不要好”,而是“太要好”,怕失败,把考试看得过重所致,所以小美才会说没有人能理解她。

  专家建议:

  1.应当告别“患得患失”的心态。现阶段的复习不必再过多地强调分数和排名。而应当按部就班按照老师的要求查漏补缺,马上去做,打断反复去思维的逻辑和习惯,走出一步,往往做事情的勇气就随之产生了。

  2.若是遇到类似小美的情况,家长需要理解孩子,但并不纵容,带领孩子认识到:每一次的小考都是对最终考试的一次认知。同时,家长自己要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引导孩子有正面积极的态度。

  3.与其悲观地去恐惧结果,不如乐观地期待未来,走好每一步。建议高三的学子们把关注点放在复习计划上,按照计划查漏补缺,而不是放在分数上。其实考试并不可怕,就把它当做一次练习。我们经历过的考试数不胜数,自己应该学会调整,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