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良行为包括:
(一)成瘾行为
滥用、耐受、依赖、成瘾
化学物质成瘾:鸦片类物质、精神兴奋剂、酒、致幻剂
活动成瘾:游戏成瘾、网络成瘾
其他成瘾活动
成瘾行为的共同特点:
心理渴求、指向获得成瘾物质的行为、认知歪曲、人际关系困难、人格改变、社会适应不良。
(二)病理性赌博
病理性赌博(也称赌博癖):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病理性赌博往往有如下的特点:
参赌心切,若不能参赌,则六神无主;高频率、长时间参赌,乐此不疲;增加赌博时间、频率和赌资,会感到满足、陶醉;常常不顾后果地增加赌注,赌资越来越大。
赌博者自中有杀未遂者占13.3%,有犯罪行为者占26.7%,虐待配偶者占23.3%,虐待子女者为16.7%,失业者也较多,常在家庭和工作中遭受挫折。
赌博癖:
失去正常生活的快乐,人格改变。
(三)偷窃癖
偷窃癖又称病理性偷窃、偷窃狂,其特征为: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偷窃癖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一旦冲动出现,患者即难以控制,并想方设法完成偷窃。
患者将这些物品丢弃、送人或收藏,通常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单独进行偷窃,没有同伙。在商店行窃(或其他地点)的间歇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及内疚,但这并不会阻止他重复这类行为。
偷窃行为的特点:
无明显的外在目的,行窃前常无预谋,行窃前强烈的行动冲动伴增加的紧张感,多单独行动,间歇期感后悔、自责,但不能控制下一次的行窃行为
(4)购物癖
购物癖是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强烈的购物冲动和欲望,并只有通过购物行为才能缓解紧张、抑郁情绪时可诊断为购物癖。
购物癖通常起病于青年期,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呈慢性发作性病程。发作期从几小时到几天,间歇期从几周到几年。与其他冲动控制障碍相仿,购物行为是由一种强烈的、无法抵制的欲望与意想而产生,有些病人一旦面临某种刺激或情景会立即出现这种冲动
正常购物:需求、计划、与经济能力相当、无不良后果
鉴别诊断:躁狂性购物
(5)拔毛癖
拔毛癖是对体毛厌恶以至于要拔掉的一种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征为有拔除毛发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
拔毛癖常起始于儿童,多在儿童中期(约10岁左右)起病,6岁以下起病者极为少见,女性患者占绝对优势,也有起病较晚者,可到成年后才起病。
拔毛范围可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
包括头发、眉毛、睫毛、阴毛、胡子、体毛等,最常见的是头发。
(6)搜集癖
一种源于内心的一种不可控制的搜集冲动,这种冲动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和不安,搜集行为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这种紧张情绪,而且还可使之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快感和满足感,这些内心的体验又不断促使其反复搜集。
搜集的物品多是一些既无经济价值、又无观赏价值在常人看来的废物,这些物品也无任何共性和共同之处,他们的搜集行为既无计划性,又无目的性过分沉溺于搜集的感受和行为,使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特点:
很差的有限的人际关系,忽视社交性行为;除了搜集没有其他兴趣;无法停止搜集,沉溺于搜集的乐趣,否则感到痛苦;职业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