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询师案例中考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10

  该案例由于求助者在初三的一次平常考试中失利,引发了他担心考不上大学,觉得对不起父母,害怕老师同学不喜欢等的错误认知,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害怕考试,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体验,睡眠及饮食均受到影响。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自我探索,修正不合理信念,从而恢复正常的一个过程。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强(化名),男,独生子,14岁,初中三年级。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家庭收入中等。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家教较严格。神情低落,面色苍白,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较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月前,一次重要考试因紧张成绩不如人意,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两周前出现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夜里多梦,食欲下降,脾气大。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可我越来越担心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在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高中没有问题的。家里的亲戚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都以我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一个月前的模拟考试我只考了第二十名,我觉得这种成绩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那我的大学梦也就完了。最近一提起考试,我就紧张,害怕,睡不好觉。而且我也觉得对不起我爸爸妈妈,他们一直以我为荣,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对我有不好的看法,不再认为我是好学生。最苦恼的是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经常开小差,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而我却不能,我很着急。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现在情绪也很低落,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发脾气。我觉得心理特别烦,特别难受,吃饭也没什么胃口。最近三个星期,晚上在床上老想这些事,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而且夜里老做梦,梦见自己没考上高中,醒来特别疲惫。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不想这样,我听说心理咨询能帮助我,就来看看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衣着整齐,神情低落,紧张,不自信。

  求助者的父母普通知识分子,均为大学学历,家里经济条件中等。对孩子要求严格,望子成龙。父母从小就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告诉他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今后才能上重点大学,对其他方面不做任何要求,且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让他只要专心读书,其他什么也不用管。求助者很懂事,也很要强,学习一直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五名。求助者性格偏内向,兴趣爱好是看书,没有特别喜欢的体育运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朋友较少。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1)生理原因:该求助者为男性,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眠差纳差。

  (2)心理原因:

  A.存在错误认知,认为一次考不好就会考不上大学,高中,且周围的人会对他改变看法。

  B在情绪上,受到紧张,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困扰。

  C性格偏内向,不会缓解压力,较少寻求社会支持系统。

  (3)社会原因:兴趣不够广泛,与朋友交流少,父母只关注学习,社会支持系统缺乏。评估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符合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符合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没有表现出感知觉、情绪情感、思维及行为的异常,且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治意向,因此可以排除重症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由于一次考试不好而担心中考失利),表现出焦虑等症状,心理冲突是常型的,带有道德色彩。因此不属于神经症。

  (3)从病程看该求助者,不足一个月;从严重程度看,考试失利的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不良情绪使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尚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不良情绪仅限于最初事件,并未泛化。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心理正常,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无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情绪,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具体目标(近期目标):

  改变求助者不合理认知,认为一次考不好就不能上大学的错误认知。通过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求助者学会排解舒缓压力,从而达到降低减少焦虑感的目的,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求助者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结合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方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引导求助者正确看待学习问题,改变他思维中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比如: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念头。

  (2)咨询原理: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是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200元人民币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心理诊断阶段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2)初步建立咨询关系。

  (3)明确主要问题:考试焦虑

  (4)做SAS心理测验,判断焦虑严重程度。

  (5)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6)向求助者明确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讲明ABC原理。

  (7)初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找到相应的ABC.

  (8)布置咨询作业:要求助者回顾自己小学和初中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增强自信心。

  与求助者父母沟通,改变教养模式,多关心和鼓励求助者,并与求助者一起找到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本阶段咨询关系初步建立;明确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第二次咨询:(心理帮助阶段)

  (1)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2)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认识到曾经取得的成绩,承认自己是有能力的,对自己有了正面评价,恢复了一定的自信心。

  (3)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帮助求助者找到相应的ABC,特别是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使求助者在更深层领悟到他所产生的焦虑情绪,是由于他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一次没等于考不上大学;成绩不好就一定对不起父母;一次成绩不好,老师同学就一定会不喜欢他)造成。并且他本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负责。要让他领悟到,只有自己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的心理及躯体症状

  (4)布置咨询作业:要求助者回家再次找到并列出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地思考和理解,使得他的关注重点从诱发事件的根源转移出来,从而减少对自己负性情绪体验的关注。

  第三次咨询(继续心理帮助阶段)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列出并认真思考了不合理信念,针对考试焦虑的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2)针对所列的条目,通过提问,反证及辩论等方式,促使求助者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3)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自己把上周所列的不合理信念后,相应自己与此辩论,并列出相应的反对意见。再次巩固咨询效果,使之再次自我觉悟,从而达到根除不合理信念的目的。

  第四次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已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不是考利的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不合理信念的困扰。求助者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2)再测SAS,结果比以前分数减少,

  (3)基本结束咨询,作好咨询回顾和总结

  在对求助者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客观评估

  前三次咨询结束后进行阶段评估,求助者情绪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该求助者自我报告情绪好转,焦虑减轻,注意力较以前集中;家人同学反映求助者情绪有明显好转,学习有进步;

  3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师通过回访,了解到咨询基本目标已实现,改善了求助者的情绪状态。

  4通过SAS心理测量,得出结果,标准分少于初诊时分数,说明焦虑程度已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