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问题解答(14)

来源:考试大发布时间:2012-12-12

查看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问题解答汇总

  考生问题:

  请问怎样对精神病求助者做出诊断?

  名师解答:

  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诊断为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相关知识:

  精神病常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这些致病因素按作用的时序分为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素质因素决定了患者对精神病的易感性,诱发因素是精神病发病的导火索,维持因素使病程迁延。

  素质因素主要是指先天性遗传因素及婴幼儿期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患者对于精神疾病的易感性,是精神病致病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素质因素还包括某些后天获得的特征,先天性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心理特征共同组成了人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素质因素中重要的部分,患者人格特征的评估有助于解释患者对于应激事件的反应。

  诱发因素是指在发病前不久发生的,对于精神障碍起到诱导作用的一些时间。诱发因素是否能够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以及会导致何种精神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素质因素的。诱发因素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变,遭受不幸,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等。

  维持因素是患者发病后导致病程持续迁延的某些因素。如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功能减退、社会退缩。这些维持因素常在发病后才出现,对于病情的缓解有阻碍的作用,但往往通过治疗可以改善。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的特点

  当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所使用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精神外科治疗、社会康复等。心理治疗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包括:

  1、患者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均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2、由于绝大多数这类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较少或没有自主性,在对这些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时大多采用较主动、直接的指导性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心理教育、支持性(个别或团体)治疗;行为技术包括就业、社会技能训练等;家庭治疗,包括家庭教育或社区家庭干预等,精神病人的家庭治疗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方。此外,一些病人接受了认知行为治疗,但尚处于初期应用阶段;动力或心理分析心理治疗较少应用,疗效亦不能确定。

  3、对精神病人实施心理治疗绝大多数是在疾病的恢复期或间歇期或疾病的慢性阶段,虽较少应用在急性精神障碍期。

  4、心理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治疗。治疗者面对如此多的心理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的自主功能的能力及病人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