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原因:热源;抗原-抗体反应
2.临床表现:于输血开始后15min至输血后2h内突然怕冷、寒战、发热,继之体温上升达38-41℃,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一般数小时内完全缓解。
3.诊断: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伴有上述症状,除外溶血、细菌污染,原发病所致发热即可诊断。
4.治疗:①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重者暂停输血;②立即予盐酸异丙嗪25-50mg肌注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应用;③对症治疗。
(二)过敏反应
1.原因:免疫球蛋白抗体;过敏体质;被动性获得抗体
2.临床表现:轻者常为荨麻疹,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重者因支气管痉挛和肠道平滑肌痉挛迅速发生哮喘,呼吸困难,缺氧青紫,肺部哮鸣音,腹痛腹泻。可因严重喉头水肿发生窒息。亦可有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3.诊断:输血过程中出现荨麻疹及上述症状可诊断。
4.治疗:轻者可减慢速度输血,但需严密观察,予抗组胺药。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予地塞米松。休克时,静脉予多巴胺维持血压,严重喉头水肿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避免窒息。
(三)溶血反应
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接受异体血液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生的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1)病因:免疫性,包括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非免疫性
(2)临床表现:输入10—20ml血液后突然烦躁不安,寒战,胸闷,头胀痛,继之腰背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恶心,皮肤湿冷,发绀,血压下降,休克,急性肾衰竭。部分病人表现为DIC而出血不止。
(3)诊断:输血过程中突然出现上述表现,化验有溶血证据,尤其是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尿即可诊断。
(4)治疗: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抢救。纠正休克,积极治疗急性肾衰竭和DIC,换血治疗。
2.迟发性溶血反应:在接受异体血液5-10天内发生的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
(1)病因:少见稀有血型不合;红细胞亚型;受血者或供血者红细胞有病变。
(2)临床表现:一般输血时无反应,输血后5-10天出现发热和贫血表现。
(3)诊断:输血后5-10天出现发热,贫血,化验有溶血证据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4)治疗:一般可观察和对症治疗,重者可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