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经济基础辅导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4-03-24

  内容提要

  根据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对外开放与对外经济关系。

  前面我们一直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来讲,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将原来的国企转变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接下来,我们对市场机制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优点即“市场机制的有效性”,缺点即“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明白了市场机制的缺点后,我们实际上也明白了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正是因为市场机制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缺点,所以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需要政府介入。下面的一节中就要讲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范围界定、目标、方式和手段。

  我们前面的内容都局限在一国之内,最后一节中,我们讲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讲完了改革,就接着讲开放。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国内到国外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在熟悉课本细节的同时,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学”部分的逻辑关系。

  四)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四个方面: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要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防止大起大落。

  目标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

  (2)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4种类型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结构性失业,特点是经济中既有失业人口又有职位空缺,但而者不匹配;周期性失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阶段而引起的失业。

  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就业状况,并不排除诸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但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一般认为是4%--6%。

  我国:目前就业问题严重,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最重要的调控目标。

  (3)稳定物价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既要避免通货膨胀,也要避免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示。

  (4)平衡国际收支

  平衡国际收支,是指既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逆差,又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顺差。

  2.宏观经济的目标冲突及政策目标选择

  宏观政策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冲突。例如: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之间的互补关系;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其次,要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西方国家: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家计划或规划。

  (1)国家计划或规划

  作用:提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2)财政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时:在收入方面增税,在支出方面紧缩财政支出;

  扩张时:在收入方面减税,在支出方面扩大财政支出。

  (3)货币政策

  功能: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

  主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窗口指导。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

  (4)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协调

  四种搭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例题:多选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充分就业

  E.平衡国际收支

  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