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讲义汇总,供备考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学习。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考试内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投入劳动的数量L | 总产量TP | 边际产量MP | 平均产量AP |
0 | 0 | — | — |
1 | 2000 | 2000 | 2000 |
2 | 3000 | 1000 | 1500 |
3 | 3500 | 500 | 1167 |
4 | 3800 | 300 | 950 |
5 | 3900 | 100 | 780 |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其总产量为2100个;当工人人数为11人,其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 )个,平均产量是( )个。
A.100 200
B.200 100
C.210 105
D.100 21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MP=(2200-2100)/(11-10)=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