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正版考试用书增值服务(三)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8-03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2009年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网上增值服务(3)

  2K313030喷锚暗挖法施工

  2K313031 掌握喷锚暗挖法施工技术要求

  浅埋暗挖法的特点

  浅埋暗挖法是一种综合施工技术,其特点是在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合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地抑制围岩的过大变形。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十八字方针

  “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常见的浅埋暗挖典型施工方法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常见的典型施工方法是正台阶法以及适用于特殊地层条件的其他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等。主要的施工方法见表2K313031.

浅埋暗挖法修建隧道及地下工程主要开挖方法 表2K313031

施工方法 示意图 重要指标比较 
适用条件 沉降 工期 防水 初期支护拆除量 造价 
全断面法 地层好,跨度≤8m 一般 最短 好 无 低 
正台阶法 地层较差,跨度≤12m 一般 短 好 无 低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 地层差,跨度≤12m 一般 短 好 无 低 
单侧壁导坑法 地层差,
跨度≤14m 
较大 较短 好 小 低 
双侧壁导坑法 小跨度,连续使用可扩大跨度 大 长 效果差 大 高 
中隔壁法(CD工法) 地层差,跨度≤18m 较大 较短 好 小 偏高 
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地层差,跨度≤20m 较小 长 好 大 高 
中洞法 小跨度,连续使用可扩成大跨度 小 长 效果差 大 较高 
侧洞法 小跨度,连续使用可扩成大跨度 大 长 效果差 大 高 
柱洞法 多层多跨 大 长 效果差 大 高 

  全断面法的含义和优缺点

  地下工程断面采用一次开挖成型的施工方法叫全断面开挖法,该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单,便于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防水处理简单,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台阶法的含义

  台阶法施工就是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即分成上下两个工作面或几个工作面,分步开挖。根据地层条件和机械配套情况,台阶法又可分为正台阶法和中隔壁台阶法等。

  正台阶法开挖的优点

  正台阶法能较早使支护闭合,有利于控制其结构变形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

  台阶法开挖优点

  (1)灵活多变,适用性强。凡是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必须采用正台阶法,这是各种不同方法中的基本方法。

  (2)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当地层无水、洞跨小于10m时,均可采用该方法。

  台阶法开挖注意事项

  (1)台阶数不宜过多,台阶长度要适当,对城市第四纪地层,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D一般指隧道跨度)为宜。

  (2)对岩石地层,针对破碎地段可配合挂网喷锚支护施工,以防止落石和崩塌。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的含义与适用地质条件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一般将断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台阶等三部分。根据断面的大小,环形拱部又可分成几块交替开挖。环形开挖进尺为0.5~1.0m,不宜过长。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D一般指隧道跨度)为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中。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的施工作业顺序

  用人工或单臂掘进机开挖环形拱部。架立钢支撑、喷混凝土。在拱部初次支护保护下,为加快进度,宜采用挖掘机或单臂掘进机开挖核心土和下台阶,随时接长钢支撑和喷混凝土、封底。根据初次支护变形情况或施工安排,施工二次衬砌作业。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的优点

  在正台阶环形开挖法中,因为上部留有核心土支挡着开挖面,而且能迅速及时地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所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和台阶法一样,核心土和下部开挖都是在拱部初次支护保护下进行的,施工安全性好。与超短台阶法相比,台阶长度可以适度加长,以减少上下台阶施工干扰;与侧壁法相比,施工机械化程度可相对提高,施工速度可加快。

  采用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核心土增强了开挖面的稳定,但开挖中围岩要经受多次扰动,而且断面分块多,支护结构形成全断面封闭的时间长,这些都有可能使围岩变形增大。因此,它常要结合辅助施工措施对开挖工作面及其前方岩体进行预支护或预加固。由于拱形开挖高度较小,或地层松软锚杆不易成型,所以对城市第四纪地层,施工中一般不设或少设锚杆。

  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要求

  单侧壁导坑法一般是将断面分成三块:侧壁导坑、上台阶、下台阶。侧壁导坑尺寸应本着充分利用台阶的支撑作用,并考虑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而定。一般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0.5倍洞宽,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这样导坑可分二次开挖和支护,不需要架设工作平台,人工架立钢支撑也较方便。导坑与台阶的距离没有硬性规定,但一般应以导坑施工和台阶施工不发生干扰为原则。上、下台阶的距离则视围岩情况参照短台阶法或超短台阶法拟定。

  单侧壁导坑法适用场合

  单侧壁导坑法每步开挖的宽度较小,而且封闭型的导坑初次支护承载能力大,所以,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

  双侧壁导坑法(眼镜工法)适用场合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

  双侧壁导坑法基本技术要求

  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下台阶。导坑尺寸拟定的原则单侧壁导坑法,但宽度不宜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1/3.左、右侧导坑错开的距离,应根据开挖一侧导坑所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影响不致波及另一侧已成导坑的原则确定。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顺序

  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施作内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优缺点

  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适用场合与施工要点

  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和不稳定岩体,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当CD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CD工法和CRD工法在大跨度隧道中应用普遍,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守正台阶法的施工要点,尤其要考虑时空效应,每一步开挖必须快速,必须及时步步成环,工作面留核心土或用喷混凝土封闭,消除由于工作面应力松弛而增大沉降值的现象。

  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的核心思想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施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中洞法的含义及特点

  中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在中洞内施作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并逐渐将侧洞顶部荷载通过中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结构上。由于中洞的跨度较大,施工中一般采用CD、CRD或眼镜工法进行施工。中洞法施工工序复杂,但两侧洞对称施工,比较容易解决侧压力从中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上时的不平衡侧压力问题,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较易控制。该工法的特点是初期支护自上而下,每一步封闭成环,环环相扣,二次衬砌自下而上施作,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侧洞法含义及施工难点

  侧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在侧洞内做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并逐渐将中洞顶部荷载通过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上,这种施工方法在处理中洞顶部荷载转移时,相对于中洞法要困难一些。两侧洞施工时,中洞上方土体经受多次扰动,形成危及中洞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三角形或楔形土体,该土体直接压在中洞上,中洞施工若不够谨慎就可能发生坍塌。

  柱洞法含义及施工关键

  柱洞法施工是先在立柱位置施作一个小导洞,当小导洞做好后,在洞内再做底梁,形成一个细而高的纵向结构,该工法的关键是如何确保两侧开挖后初期支护同步作用在顶纵梁上,而且柱子左右水平力要同时加上且保持相等。

  洞桩法含义

  洞桩法就是先挖洞,在洞内制作挖孔桩,梁柱完成后,再施作顶部结构,然后在其保护下施工,实际上就是将盖挖法施工的挖孔桩梁柱等转入地下进行。

  浅埋暗挖法支护形式

  喷锚暗挖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一般采用复合式衬砌支护形式,即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的含义

  喷锚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可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喷锚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组合。

  需采用辅助技术加固的围岩

  在浅埋软岩地段、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围岩、断层破碎带、砂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时,当围岩自稳时间短,不能保证安全地完成初次支护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应采用各种辅助技术进行加固处理使开挖作业面围岩保持稳定。

  常用的加固围岩辅助技术

  1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

  2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

  3管棚超前支护;

  4设置临时仰拱;

  5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

  6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

  7冻结法固结地层;

  8降低地下水位法。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施工要求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时,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

  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要求

  超前锚杆是沿开挖轮廓线,以一定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加固,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应满足下列要求:宜与钢拱架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0~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临时仰拱施工要求

  临时仰拱应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设置区段,可采用型钢或喷混凝土等修筑。

  喷射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碱活性骨料,喷射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确定,宜采用湿喷方式。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拱脚或墙脚处的土块等杂物,设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对基面有滴水、淌水、集中出水点的情况,采用埋管等方法进行引导疏干。

  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分层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可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确定。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可根据工程需要掺用外加剂。速凝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等,通过不同掺量的混凝土试验选择最佳掺量,使用前应做速凝剂试验,要求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地面砂浆锚杆适用场合、施工要点

  地面砂浆锚杆是一种地表预加固地层的措施,适用于浅埋、洞口地段和某些偏压地段的岩体松软破碎处。地面锚杆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先钻孔→吹净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地面锚杆预支护,是由普通水泥砂浆和全粘结型锚杆构成地表预加固地层。

  喷锚支护用锚杆类型

  锚杆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及锚固特性进行选择,可选用中空注浆锚杆、树脂锚杆、自钻式锚杆、砂浆锚杆和摩擦型锚杆。

  喷锚支护用锚杆施工要点

  锚杆施工应保证孔位的精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钻孔不宜平行于岩层层面,宜沿隧道周边径向钻孔。

  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

  锚杆稳定开挖后工作面的锚杆施工须在开挖后尽快安设锚杆,钻孔安设锚杆前应先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孔位、孔径、孔深要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露出岩面长不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锚杆施工应符合质量要求。

  喷锚支护用钢筋网技术要求

  钢筋网材料宜采用Q235钢,钢筋直径宜为6~12mm,网格尺寸宜采用150~300mm,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喷锚支护用钢架技术要求

  钢架宜选用钢筋、型钢、钢轨等制成,格栅钢架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8mm.钢架应在开挖或喷射混凝土后及时架设。钢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

  冻结法工作原理

  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在地下开挖体周围需加固的含水软弱地层中钻孔铺管,安装冻结器,通过制冷作用将天然岩土变成冻土,形成完整性好、强度高、不透水的临时加固体,从而达到加固地层、隔绝地下水与工程联系的目的。然后在冻结体的保护下进行竖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施工,待衬砌支护完成后,冻结地层逐步解冻,最终恢复到原始状态。

  冻结法特点

  1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

  2封水效果好

  3适应性强

  4整体性好

  5无污染。

  冻结法适用条件

  当土体的含水量大于2.5%、地下水含盐量不大于3%、地下水流速不大于40m/d时,均可适用常规冻结法,当土层含水量大于10%和地下水流速不大于7~9m/d时,冻土扩展速度和冻结体形成的效果最佳。

  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条件及方法

  浅埋地下工程处于富水地层中,地层的渗透性较好,不会因降水而引起地面过大沉降时,为了保持开挖工作面的干燥或少水状态,以便安全快速施工,可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降水有洞内和地面降水两种方法。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规定

  地下铁道隧道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并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限排措施应用条件

  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同时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考虑限排。

  施工期间防水措施

  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施工前,根据资料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估计水量,选择防水方案,施工中要做好出水部位、水量等的记录工作,按设计做好排水系统,认真做好水治理。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当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根据水文、地质钻孔和调查资料,预计有大量涌水或涌水量虽不大,但开挖后可能引起大规模塌方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压浆堵水,加固围岩。

  衬砌背后排水及止水系统的施工要求

  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沟)或暗沟和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时,应根据坑道的渗漏水情况,配合衬砌一次施工,施工中应防止衬砌混凝土或压浆浆液侵入盲沟内堵塞水路,盲管(沟)或暗沟应有足够的数量和过水能力的断面,组成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衬砌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试验作出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修正各项参数。

  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施工应优先选用无钉铺设。衬砌防水层施工时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顺,不得留有锚杆头或钢筋断头,防水层接头应擦净,喷层表面漏水应及时引排,防水层可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层,铺设防水板地段距开挖面不应小于爆破安全距离,防水层纵横向铺设长度应根据开挖方法和设计断面确定。

  衬砌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应牢固,防止偏移,提高止水带部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K313032 熟悉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技术

  小导管注浆应用场合

  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孔后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在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地面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在有导洞时,也可在导洞内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小导管注浆支护的一般设计

  钢管直径30~50mm,钢管长3~5m.,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100~15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5°~15°,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lm.

  小导管注浆支护的施工要求

  导管安装前应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放出钻设位置后方可施工。

  采用小导管加固时,为保证工作面稳定和掘进安全,应确保小导管安装位置正确和足够的有效长度,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钻设角度。用作小导管的钢管钻有注浆孔,以便向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也有利于提高小导管自身刚度和强度,参与受力。

  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空隙,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

  导管的钢管在隧道开挖时承受地层的压力,为保证灌浆质量防止漏浆,导管钢管的尾部需设置封堵孔。

  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注浆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注性,固结后有一定强度、抗渗、稳定、耐久和收缩小,无毒、注浆工艺简单、方便、安全等性能。注浆材料的选用和配比的确定,应根据工程条件,经试验确定。

  注浆施工期应监测地下水是否受污染,应该防止注浆浆液溢出地面或超出注浆范围。

  2K313033 熟悉管棚的施工要求

  管棚超前支护的效果及适用围岩

  管棚超前支护作为地下工程的辅助施工方法,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方法,对控制塌方和抑制地表沉降有明显的效果。管棚超前支护加固地层主要适用于软弱、沙砾地层或软岩、岩堆、破碎带地段。

  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的场合

  1穿越铁路修建地下工程;

  2穿越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

  3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

  4隧道洞口段施工;

  5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6特殊地段,如大跨度地铁车站、重要文物保护区、河底、海底的地下工程施工等。

  管棚的含义、形状及其采用依据

  管棚一般是沿地下工程断面周边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形成钢管棚护,沿周边布设的长度及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层、地中或地面及周围建筑物的状况,有帽形、方形、一字形及拱形等。

  管棚所用钢管的技术要求

  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时,管棚一般选用直径50~150mm的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入土端制作成尖靴状或楔形,钢管长度8~30m不等,对于特殊地段,可采用较大直径的管棚,如北京地铁5号线下穿崇文门车站就采用了直径600mm的管棚。

  管棚钢管环向布设间距要求

  管棚钢管环向布设间距对防止上方土体坍落及松弛有很大影响,施工中须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情况、周围结构物状况等选择合理间距。一般采用的间距为2.0~2.5倍的钢管直径。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采用刚度大的大中直径钢管连续布设。

  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

  设置管棚基地(包括空间及定位架)→ 水平钻孔→压入钢管→(必须严格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注浆)→管棚支护条件下进行开挖。

  管棚施工要求

  钻孔开始前,把钢管放在标准拱架上,测定钻孔孔位和钻机的中心,使两点一致。为了防止钻孔中心震动,钢管应用U形螺栓与拱架稍加固定,以防止弯曲,并应每隔5m(视情况可调整,一般为2~6m)对正在钻进的钻孔及插入的钢管的弯曲及其趋势进行孔弯曲测定检查。

  钢管的打入随钻孔同步进行,并按设计要求接长,接头应采用厚壁管箍,上满丝扣,确保连接可靠,钢管打入后,应及时隔孔向钢管内及周围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使钢管与周围岩体密实,并增加钢管的刚度。

  2K31304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2K313041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台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台形式可采用岛式、侧式和岛、侧混合的形式,通常地铁车站多采用岛式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最小宽度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最小宽度应满足表2K313041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最小宽度表 表2K313041

类别 地下站 高架站 地面站 
岛式站台(m) 8 6 5 
侧式站台(无柱)(m) 3.5 3 2 
柱(墙)外侧至站台边缘(m) 2 2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厅、行车道、出入口、通道或天桥、通风道,以及设备、管理用房等部分组成。

  车站形式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客流需求、乘候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

  车站通道通过能力应满足的要求

  车站的楼梯、检票口、出入口通道三者的通过能力应满足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的需要,并应满足在发生事故灾害时,能在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站台上候车人员及车站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的要求。

  应确保下车乘客到就近通道或楼梯口的最大距离不超过50m.

  站厅布置应满足的要求

  站厅布置应满足功能分区,避免进、出站及换乘人流路线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

  车站设备用房要求

  车站设备用房包括供电、通风、通信、信号、给排水、防灾、电视监控等系统用房,其面积和要求应按各专业的工艺布置确定。

  车站管理用房及生活设施要求

  车站的管理用房及生活设施包括:车控室、站长室、交接班室(兼会议、餐室)、票务室、站务室、警务室、更衣室、卫生间等。

  车站出入口的数量要求

  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客运需要与疏散要求设置,浅埋车站不宜少于四个出入口。当分期修建时,初期不得少于2个。

  车站内部建筑装修要求

  车站内部建筑装修应实用、安全。采用防火、防潮、防腐、无污染、易清洁的材料,站内地面应选用耐磨、防滑的材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结构形式分类

  分为矩形、圆形及马蹄形三大类。

  联络通道设置要求

  当有几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汇时,上、下层车站之间应设置人员通行的联络通道,有条件的应设置相应的电动扶梯便于人员的换乘。

  2K313042 了解地铁区间隧道的特征

  地铁区间隧道断面形状分类

  (一)按区间隧道断面形状可以分为矩形、拱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断面形式。

  (二)矩形断面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等种类。

  (三)拱形断面可分为单拱、双拱及多拱等种类。

  (四)圆形断面可分为单圆和多圆两种形式。

  地铁区间隧道中心线线型要求

  区间隧道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其中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两种形式。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表2K313042的规定:

最小曲线半径 表2K313042

线路 一般情况(m) 困难情况(m) 
正线 300 250 
辅助线
(联络线、出入线) 
200 150 
车场线 110 80 

  曲线超高值应在缓和曲线和曲线内递减顺接;无缓和曲线时,应在直线段递减顺接;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3‰。

  防杂散电流腐蚀的要求

  在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应按规程要求进行有关杂散电流腐蚀的防护。主要有对主体结构钢筋及金属管线结构采取防护措施;在地铁沿线敷设的各种电缆、水管等管线结构应选择符合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要求的材质、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采取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持久的隧道绝缘防水措施;限制地铁的牵引供电和回流系统中的杂散电流。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均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采用1435㎜标准轨距,正线及辅助线均采用50㎏/m及以上的钢轨,钢轨接头采用对接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埋深较浅时应采取的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埋深较浅时,要采取降低噪声和减少振动的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混凝土应满足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混凝土不仅要满足强度需要,同时要考虑抗冻、抗渗和抗侵蚀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限界的概念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孔洞尺寸。限界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类。车辆限界是指车辆在正常运动状态下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设备限界是限制设备安装的控制线;建筑限界是在设备限界基础上,考虑了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厚度的最小有效断面。建筑限界中不包括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沉降、位移变形等因素。

  区间隧道结构防水要求

  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当有少量漏水点时,每昼夜的漏水量不得大于0.5L/㎡.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在侵蚀性介质中仅用防水混凝土时,其耐蚀系数不应小于0.8.

  明挖隧道结构防水要求

  优先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小于0.8MPa,防水层卷材层数及层厚必须符合设计,并设置保护层。

  2K317000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

  2K317010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2K317011熟悉城市绿化工程施工要求

  常用城市绿化工程

  常用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有树木栽植,草坪建植,花坛花境建植等。

  制约树木栽植成功的因素

  树木栽植成功与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树木自身的质量及其移植期,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土壤、肥料、水分、病虫害等。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土层厚度 表2k317011-1

种类 植物生存的最小厚度(cm) 植物培育的最小厚度(cm) 
草类、地被 15 30 
小灌木 30 45 
大灌木 45 60 
浅根性乔木 60 90 
深根性乔木 90 150 

  树木与架空线的距离要求

  1)电线电压380V,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1.00m.

  2)电线电压3~10KV,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3.00m.

  树木与地下管线的间距要求

  1)乔木中心与各种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小于0.95m.

  2)灌木边缘与各种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小于0.50m.

  注:各种管线指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管、电力电缆、弱电电缆。

树木与建筑、构筑物的平面距离要求 表2k317011-2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 距乔木中心不小于(m) 距灌木边缘(m) 
公路铺筑面外侧 0.8 2.00 
道路侧石线(人行道外缘) 0.75 不宜种 
高2m以下围墙 1.00 0.50 
高2m以上围墙(及挡土墙基) 2.00 0.50 
建筑物外墙上无门、窗 2.00 0.50 
建筑物外墙上有门、窗(人行道旁按具体情况决定) 4.00 0.50 
电杆中心(人行道上近侧石一边不宜种灌木) 2.00 0.75 
路旁变压器外缘、交通灯柱  3.00 不宜种 
警亭 3.00 不宜种 
路牌、交通指示牌、车站标志 1.20 不宜种 
消防龙头、邮筒 1.20 不宜种 
天桥边缘 3.50 不宜种 

  栽植树木应满足车辆安全视距的地方 续表

  道路交叉口、里弄出口及道路弯道处栽植树木应满足车辆的安全视距。

  绿化区整理工作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绿化地段与其他地界区划开来,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整理工作一般应在栽植前3个月以上的时期内进行。

  在施工场地上,凡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如杂物、违章建筑、坟堆、砖石块等要清除干净。一般情况下已有树木凡能保留的尽可能保留。

  施工定点放线一般要求

  施工定点放线要以设计提供的标准点或固定建筑物、构筑物为依据。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要准确,标记要明显。定点放线后应有设计或有关人员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规则式种植定点放线要求

  规则式种植,树穴位置必须排列整齐,横平竖直。行道树定点,行位必须准确,大约每50m钉一控制木桩,木桩位置应在株距之间。树位中心可用镐刨坑后放白灰。

  非规则式种植定点放线要求

  孤立树定点时,应用木桩标志于树穴的中心位置上,木桩上写明树种和树穴的规格。绿篱和色带、色块,应在沟槽边线出用白灰线标明。

  挖种植穴、槽的要求

  挖种植穴、槽的位置应准确,严格以定点放线的标记为依据。穴、槽的规格应视土质情况和树木根系大小而定。一般要求树穴直径应较根系和土球直径加大15~20cm,深度加10~15cm.树槽宽度应在土球外两侧各加10cm,深度加15~20cm.如遇土质不好,需进行换土或采取施肥措施的应适当加大穴槽规格。

  挖种植穴、槽应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径大小要一致,以免树木根系不能舒展或填土不实。底部应留一土堆或一层活土,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好土、坏土分别置放。在新填土方地区挖树穴、槽,应将底部踏实。

  基肥施工要求

  栽植穴挖好之后,一般即可开始种树。但若种植土太瘦瘠,就要先在穴底垫一层基肥。基肥一定要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基肥层以上应当铺一层壤土,厚5cm以上。

  定植施工工艺要求

  定植时,应先将苗木的土丘或根蔸放入种植穴内,使其居中,然后将树干扶起,使其保持垂直(如果树干有弯曲,其弯向应朝当地风方向);分层回填种植土,填土后将树根稍向上提一提,使根群舒展开,每填一层土就用锄把将土压紧实,直到填满穴坑,并使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茎部位。将余土绕根茎一周进行培土,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其直径应略大于种植穴的直径。堰土要拍压紧实,不能松散。围堰筑完后,将捆拢树冠的草绳解开取下,使枝条舒展。

  栽植深度要求

  栽植深度,裸根乔苗木,应较原根茎土痕深5~10cm;灌木应与原土痕齐;带土球苗木比土球顶部深2~3cm.

  行列式植树要求

  行列式植树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左右相差最多不超过树干一半。因此,种植时应事先栽好“标杆树”。方法是:每隔20株左右,用皮尺量好位置,先栽好一株,然后以这些标杆树为瞄准依据,全面开展栽植工作。

  树木定植后的浇水、培植要求

  树木定植后24h内必须浇上第一遍水(头水、压水),水要浇透。头水浇完后和次日,应检查树苗是否有倒、歪现象,发现后应及时扶直,并用细土将堰内缝隙填严,将苗木固定好。

  常规做法为定植后必须连续灌水3次,之后视情况适时灌水。浇三水之间,都应中耕一次,用小锄或铁耙等工具,将堰内的土表锄松。浇第3遍水并待水分渗入后,用细土将灌水堰内填平,使封堰土堆高于地面。土中如果含有砖石杂质等物,应挑拣出来,以免影响下次开堰。

  树木的季节性保护措施

  树木自挖掘至栽植后整个过程中,若遇高气温时,应适当疏稀枝叶,或搭棚遮荫保持树木湿润,天寒风大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

  乔木、大灌木栽植后的支撑要求

  乔木、大灌木、在栽植后均应支撑。支撑可用十字支撑、扁担支撑、三角支撑或单柱支撑。成排树木或栽植较近的树木,可用绳索相互连接,在二端或中间适当地位设置支撑柱。支柱要牢固,树木绑扎处应夹垫软质物,绑扎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

  因受坑槽限制胸径在12cm以下树木,尤其是行道树,可用单柱支撑。支柱长3.5m,于栽植前埋深l.1m(从地面起),支柱应设在盛行风向的一面。支柱中心和树木中心距离为35cm.

  非栽植季节植树的技术措施

  非栽植季节栽植,应按不同树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最大程度的强修剪应至少保留树冠的l/3;凡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树叶,但不可伤害幼芽;夏季要搭棚遮荫、喷雾、浇水,保持二、三级分叉以下的树干湿润,冬季要防寒。

  树木栽植记录要求

  凡列为工程的树木栽植,及非栽植季节的栽植均应做好记录,作为验收资料,内容包括:栽植时间、土壤特性、气象情况、栽植材料的质量、环境条件、种植位置、栽植后植物生长情况、采取措施以及栽植人工和栽植单位与栽植者的姓名等。

  草坪建植方法

  草坪建植的方法有籽播、喷播、植生带、铺植等。

  草坪建植前的基本准备

  场地准备、土壤改良、整地翻耙、排灌设施准备、肥料准备

  场地准备要求

  应全面调查,清除各类垃圾,进行地形处理,严禁使用化学污染土和深层土。

  土壤改良规定

  1)对pH>7.5的土壤,应采用草灰土或酸性栽培介质进行改良。

  2)对相对密度>1.30,总孔隙<50%的土壤,必须采用疏松的裁培介质加以改良。

  3)对有机质低于2.0%的土壤,应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含丰富有机质的栽培介质加以改良。

  整地翻耙要求

  应在建植前全面翻耙土地,深耕细耙,翻、耙、压结合,清除杂草及杂物。翻地时期以春秋两季为宜,整地深度为20~25cm.严禁在土壤含水量过高时操作。当土壤含水量为l5%~20%时,宜进行翻耙。

  排灌设施准备的规定

  1)面积在2000㎡以上的草坪必须有充分的水源和完整的灌溉设备,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之下。

  2)必须及时排除积水。面积≤2000㎡的草坪,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比降为3‰-5‰。面积2000㎡以上的草坪,可建永久性地下排水管路,与市政排水系统连接。

  肥料准备要求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必须充分腐熟。基肥施用数量每公顷宜75~110吨.过磷酸钙宜300~750kg.可结合翻地将肥料施入。

  草坪铺植方法

  密铺、间铺、点铺、茎铺

  密铺技术要求

  应将选好的草坪切成300mm x 300mm、250mm x300 mm 、200 mm ×200 mm等不同草块,顺次平铺,草块下填土密实,块与块之间应留有20-30mm缝隙,再行填土,铺后及时滚压浇水。若草种为冷地型则可不留缝隙。

  间铺技术要求

  铺植方法同密铺。1㎡的草坪宜有规则地铺设2~5㎡面积。

  点铺技术要求

  应将草皮切成30mmx 30mm,点种。用l㎡草坪宜点种2-5㎡面积。

  茎铺技术要求

  茎铺时间:暖地型草种以春末夏初为宜,冷地型草种以春秋为宜。撒铺方法:应选剪30~50mm长的枝茎,及时撤铺,撒铺后滚压并覆土10mm.

草坪铺植后的管理 表2k317011-3

 

  建植草坪质量要求

  (1)各类草坪的覆盖度应达到95%,集中空秃不得超过l㎡.

  (2)达到覆盖度95%所需的时间,满铺草坪应为一个月,其他方法建植的草坪应为三个月。

  花坛的定义

  花坛是将同期开放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根据一定的图案设计,栽种于特定规则式或自然式苗床内,使其发挥群体美的一种布置形式。

  花坛植物材料要求

  花坛植物材料宜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球宿根花卉及低矮色叶花植物灌木组成。应选用花期一致、花朵显露、株高整齐、叶色和叶形协调,容易配置的品种。花坛花卉必须选择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当地条件者。

  花境的定义、作用、布置形式

  花境是在绿地中的路侧或在草坪、树林、建筑物等边缘配置花卉的一种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布置形式以带状自然式为主。

  花境用花要求

  花境用花宜以花期长、观赏效果佳的球(宿)根花卉和多年生草花及高度40cm以下的观花、观叶植物为主。

  花坛花境栽植前施工准备

  (1)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2)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应提前7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花坛花境土壤要求

  (1)栽植土必须采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对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土壤,必须根据植物的习性改良土壤结构,调整酸碱度。

  (2)栽植前土壤必须进行深翻细作,翻地深度不应小于30cm,清除石块、残根、杂草,施入基肥。有机肥可在翻地时施入,亦可在挖穴时施入穴底。

  (3)栽植前土壤应进行杀虫和灭菌处理,严禁有害、有毒物质存在。

  (4)花坛土壤样品必须提前送到指定的土壤测试中心进行测试,并在种植花卉前取得测试结果,其理化性状必须符合表2K317011-4的规定。

花坛、花境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要求 表2K317011-4

  一级花坛 二级花坛 一级花境 二、三级花境 备 注 
土壤的pH值 6.0~7.0 6.6~7.5 6.5~7.5 7.1~7.5 酸性花卉5~7 
土壤的密度(g/cm3) ≤1.0 ≤1.2 ≤1.25 ≤1.30   
有机质含量(%) ≥3.0 ≥2.5 ≥2.5 ≥2.0   
通气孔隙度(%) ≥15 ≥10 ≥10 ≥5   

  花坛植物质量要求

  1)主干矮壮,分枝(分蘖)强健、株型整齐,抗病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

  2)规格统一,同一品种株高、花色、冠径、花期等无明显差异。

  3)花卉生长健壮,无明显病虫害,无枯黄叶,根系完好,无严重损伤。

  4)开花及时,盛花期符合设计时间要求。

  5)有效观赏期不少于各地规范规定天数。

  6)地栽花苗起掘应带宿土,用盛器运输,防止机械损伤,保持湿润状态。

  花境植物质量要求

  1) 宿根花卉根系发育良好,每丛3~4个芽,选用常绿或绿色期长的品种,无明显病虫害或机械损伤。

  2) 根茎类多年花卉宜选用休眠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作养护处理的种类。要求植株健壮、生长点多。

  3) 球根花卉的种球大小基本一致,种球无明显病虫害。

  4) 矮生木本植物应选用株型丰满、无明显病虫害的观花或观叶植物。木本植物宜经移栽或盆栽。

  5) 一、二年生花卉质量要求同花坛用花。

  花坛花境栽植的技术要求

  (1)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员。

  (2) 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形、坡度进行整理,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

  (3) 应按设计要求放样,根据花卉种类定好株行距,并按时种植。

  (4) 栽植穴稍大,使根系舒畅伸展。盆栽苗要除去花盆及垫片。栽植深度应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严禁栽植过深。

  (5) 栽后填土应充分压实,使穴面与地面相平略凹。

  (6) 栽后应用细眼喷头浇足水分,待水沉后再浇一次。结合浇水可施以腐熟的稀薄有机肥料,施后叶面要用清水喷淋。一、二年生草花第二天再一次浇透水,一周内加强水分管理。球根和木本花卉一般不需要再浇水,待土壤干时再浇。

  (7) 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栽植时,应进行根部修剪,去除伤根、烂根、枯根。

  验收与备案要求

  (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植株质量、修剪、栽植、筑堰、浇水。

  (2)植株成活率应达到各地规范规定的要求。

  (3)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植株死亡。

  (4)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2K317012了解园林假山工程施工要求

  假山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假山作如下分类:

  (1)按材料可分为土假山、石假山、石土混合假山。

  (2)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掇山、凿山和塑山。

  (3)按假山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庭山、池山、楼山、阁山、壁山、厅山、书房山和兽山。

  假山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复合式的。

  假山施工过程

  假山施工是指按照假山设计图纸的尺寸进行定位、放线、堆叠、整修的过程。

  假山掇叠工序

  假山的掇叠过程分为施工准备、分层施工、山石结体、假山洞、假山蹬道施工、艺术处理等工序环节。

  假山掇叠施工准备内容

  设计交底,勘察现场,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石料、灰料、用具和有关设备。

  假山施工前设计交底要求

  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设计交底。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明确要求,必要时应根据需要制作一定比例的假山模型小样,并审定确认。

  假山石备料要求

  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放置石块。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做出标记,按秩序、分块平放在地面上,以供相石之需。选用的假山石必须坚实、无损伤、无裂痕,表面无剥落。必须对假山石进行清洗,除去山石表面积土、尘埃和杂物。

  灰料、辅料、用具和有关设备的要求

  要准备好水泥、石灰、砂石、钢丝、铁爬钉、银锭扣等辅助材料以及捯链、支架、铁吊架、铁扁担、桅杆、撬棒、卷扬机、起重机、绳索等施工用具和机械,并注意检查起重用具的安全性。

  假山施工的基本要求

  假山施工要自下而上、自后向前、由主及次、分层进行,确保稳定实用。

  假山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检查→完形。

  放线挖槽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上假山的位置与形状,在地面上放出假山基础的外形,并根据条件适当外扩100~150cm.在假山有较大幅度的外挑处要根据假山的重心位置来确定基础的大小,需要放宽的幅度更大。如果施工区内土层松软,或有建筑垃圾,或临水体时,要适当变化,便于特种防护处理。

  挖槽的深度与山高、石质、当地气候和土质有关。假山堆叠南北方各不相同,北方一般满铺底,基础范围覆盖整个假山;南方一般沿假山外形及山洞位置设基础。

  常用假山基础的应用场合

  基础常用的材料有桩基、石基、灰土基和钢筋混凝土基。桩基用于湖泥沙地,石基多用于较好的土基,灰土基用于干燥地区,钢筋混凝土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

  常用假山基础的表面高程

  一般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3~0.5 m.

  假山桩基技术要求

  桩基即主要由支撑桩撑起的假山基础。水中的假山选用结实坚固、耐水湿、抗腐烂和锈蚀的木桩、石桩、钢筋混凝土桩为支撑桩。木桩顶面直径10~15 cm,桩的长度以打到硬层为宜,桩长一般为l~2 m.桩子按梅花形排列,桩间距离约为20 cm,在基础范围内均匀分布,桩间用块石嵌紧,再用条石压顶。条石上面才是自然形态的山石。条石应置于低水位线以下,自然山石的下部亦在水位线下。

  灰土基技术要求

  灰土基即由石灰和素土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物,凝固后形成结实的不透水层,能有效减少土壤冻胀对上层建筑设施的破坏。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宽0.5~1 m,灰槽深度一般为0.5~0.6 m,灰土的比例采用3:7,石灰一定要选用新出窑的块灰,现场泼水化灰。2 m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步素土,一步灰土。一步灰土即灰土厚30 cm,踩实到l5cm,再夯实到10 cm左右。2~4m高的假山用一步素土、两步灰土。在北方地下水位一般不高,雨季较集中,使灰土基础有比较好的凝固条件,园林中位于陆地上的假山多采用灰土基础,在北京的古典园林中常见。

  混凝土基技术要求

  现代的假山多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基础,这类基础具有耐压强度大、施工速度快的特点。混凝土基础的基槽宽度同灰土基,即比假山底面宽0.5~1 m.在基土坚实的情况下可利用素土槽浇注,首先根据山体的占地范围挖去表层虚土,或用块石横竖排立,在石块之间注进水泥砂浆,也可用混凝土与钢筋扎成的块状网浇注成整块基础。至于沙石与水泥的混合比例关系、混凝土的基础厚度、所用钢筋的直径粗细等,则要根据山体的高度、体积以及重量和土层情况而定。参考数值:陆地上假山基础用厚度为l0~20cm,强度不低于C20的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层,用不低于Cl5的素混凝土作为垫层;水中用C20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层,厚度约为30cm,选用Ml0水泥砂浆浆砌块石或C20的素混凝土作为垫层;高大的假山其基础酌加厚度。

  浇注基础时注意留白、栽植、防渗、埋管以及山体与地面的自然过渡。

  假山拉底技术要求

  拉底即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拉底应用大块平整山石,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山石高度以一层大块石为准,有形态的好面应朝外,注意错缝(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均应照顾到)。每安装一块山石,即应将刹垫稳,然后填馅,如灌浆应先填石块,如灌混凝土则应随灌随填石块,山脚垫刹的外围,应用砂浆或混凝土包严。北方多采用满拉底石的作法。

  假山中层施工基本要求

  (1)堆叠时应注意调节纹理,竖纹、横纹、斜纹、细纹等一般宜尽量同方向组合。整块山石要避免倾斜,靠外边不得有陡板式、滚圆式的山石,横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一般不得少于悬挑重量的两倍。

  (2)石色要统一,色泽的深浅力求一致,差别不能过大,更不允许同一山体用多种石料。

  (3)一般假山多运用“对比”手法,显现出曲与直、高与低、大与小、远与近、明与暗、隐与显各种关系,运用水平与垂直错落的手法,使假山或池岸、掇石错落有致,富有生气,表现出山石沟壑的自然变化。

  (4)叠石“四不”“六忌”

  ①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均,缝不可多。

  ②忌“三峰并列,香炉蜡烛”,忌“峰不对称,形同笔架”,忌“排列成行,形成锯齿”,忌“缝多平口,满山灰浆,寸草不生,石墙铁壁”,忌“如似城墙堡垒,顽石一堆”,忌“整齐划一,无曲折,无层次”。

  假山收顶基本要求

  收顶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叠筑时要用轮廓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注意主、从关系。收顶一般分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可根据山石形态分别采用剑、堆秀、流云等手法。

  顶层是掇山效果的重点部位,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就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掇山顶层有峰、峦、泉、洞等20多种。其中“峰”就有多种形式。峰石需选最完美丰满石料,或单或双,或群或拼。立峰必须以自身重心平衡为主,支撑胶结为辅。石体要顺应山势,但立点必须求实避虚,峰石要主、次、宾、配,彼此有别,前后错落有致。忌笔架香烛,刀山剑树之势。

  假山收顶施工要点

  (1)收顶施工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0.3~0.8m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能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响全局。

  (2)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