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命题归纳(3)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4-02-18

  查看:201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命题归纳汇总

  201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是二级建造师考试重点科目,本文帮助您总结了命题归纳,全面了解二级建造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命题点18 城市道路路基压实要求

  填土(方)、挖土(方)路基及填土(方)路基基底均应进行压实。路基压实要求是:

  1.合理选用压实机械

  常用的压实机具可分为静力式、夯击式和振动式3大类。静力碾压机有光面碾(普通光轮压路机:三轮、二轮)、凸块式(羊足)碾和20—50 I轮胎压路机;夯实机具包括各种夯锤(板)、蛙式夯、内燃式火力夯、风动夯、手扶式振动夯和多功能振动建筑夯;振动机械包括振动5S和振动压路机。压实机具的类型和数量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压实质量和工效,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数。

  2.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

  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碾压应以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准。

  3.掌握土层含水量

  土只有在最佳含水呈的情况下压实效果最好,才能被击实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路基设计与施工都很重要。

  采用任何一种压实机械碾压土质路基,均应控制在该种土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压实。当土的实际含水量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对过湿土翻开、晾于,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一旦达到要求,迅速压实。

  4.压实质量检查

  土质路基施工前,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测定拟用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后,实测压实密度和含水量,求得压实度,与规定的压实度对照,如未满足要求,应采取措施提高。

  命题点19 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及防治

  1.软土

  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特征是路基的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选择处理方法除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问题。

  2.湿陷性黄土

  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山明显的各向异性。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和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成本低、施上简便、效果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的防护措施。

  3.膨胀土

  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黏土矿物组成,该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石灰桩、水泥桩等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如设置排水沟,采用不透水的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可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能力。

  4.冻土

  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大变形而破坏,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处理原则和方法来防止路基冻害:

  (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地面或地下水源的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路基上部。可抬高路基,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

  (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限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许值。

  (3)对于不满足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应不小于规范要求。

  命题点20 不良地质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我国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的地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山区(地)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他还有岩溶、风沙等。

  崩塌是岩块从陡峭边坡(山坡)向下崩落的现象。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滑坡是大量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是山区主要病害之一。对于滑坡应以防为主,整治为辅。对于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滑坡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及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的工程措施。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的、由泥砂石块、大暴雨及陡峻山坡形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

  对于岩溶地区修路应注意了解岩溶发育程度、形态和分布规律,充分利用某些可以利用的岩溶形态,避让或防治岩溶病害对路基稳定造成的影响。

  风沙地区的道路应注意对路基的防护和防止沙埋,植物固沙是防治沙害的根本措施。

  命题点21 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

  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于15的黏性土更宜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8%或有机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来稳定。

  2.灰质

  石灰存放时间过长不宜掺入到石灰土中,若要掺入需加大石灰剂量;采用磨细的生石灰作石灰稳定土,其效果优于消石灰稳定土。

  3.石灰剂量

  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十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合适的石灰剂量对石灰土强度和稳定性提高显著。

  4.含水量

  水是石灰土组成部分。水促使石灰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强度;施工有水,便于土的粉碎拌和与压实,且有利于养护。石灰稳定土的含水量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

  5.密实度

  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实践证明,石灰土的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约增减4%,而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性也好,缩裂现象也少。

  6.石灰土的龄期

  石灰土强度具有随龄期增长的特点。一般石灰土初期强度低,前期(1~2个月)增长速率较后期快,强度随龄期的增长大致符合指数规律。

  7.养护条件(温度和湿度)

  高温和适当的湿度对石灰土强度的形成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