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是二级建造师考试重点科目,本文帮助您总结了命题归纳,全面了解二级建造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命题点41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基层
1.性能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3.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而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4.要求
基层的宽度由设计根据混凝土面层施上方式的不同决定: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而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基层下未设垫层,路床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时),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在基层下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行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命题点4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面层
1.性能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2.厚度
根据交通等级、公路等级、变开水平等级按现行规范选择并经计算确定。计算厚度产生的混凝土弯拉强度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3.弯拉强度
以28 d龄期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而层混凝上的强度。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下列规定值(MPa):特重交通5.0,重交通4.5,中等交通4.5,轻交通4.0。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宜采用实测值。无实测值时可选用下列值:设计强度为5.0MPa、4.5 MPa、4.0MPa时,弯拉弹性模量分别是31000MPa、28000MPa、27000MPa。
4.接缝
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
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 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按施工季节分: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上的板均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等,一般也均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5.抗滑性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具备较高的抗滑性,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命题点43 水泥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1.混凝土配合比
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拌和物的和易性,在冰冻地区还要符合抗冻性要求。按弯拉强度(直角棱柱体小梁:150mm×150mm×5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作强度检验。拌和物坍落度宜为10~25 mm。
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0。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 kg/m3。当粗细集料均于燥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碎石为150~170kg/m3;砾石为140~160kg/m3。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混凝上的砂率,应按碎(砾)石和砂的用量、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确定,如碎石最大粒径40mm,水灰比0.5时,砂率为30%~35%。选定砂率并经试配,确定拌和物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根据现场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根据不同要求,可选用适当的外加剂。
2.搅拌
常用的搅拌机械有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自落式搅拌机是通过搅拌鼓的转动,使材料依靠自重下落而达到搅拌的日的,适用于搅拌塑性和半塑性混凝土,而不能用来拌制干硬性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是在固定不动的搅拌筒内,用转动的搅扦叶对材料进行反复的强制搅拌,适用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及细粒料混凝上。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均应按允许误差过秤(袋装水泥要抽查),实测砂、石含水率,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前,应事先用适量的混凝土扦和物或砂浆搅拌,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搅拌机装料斗上料顺序为:碎(砾)行、水泥、砂,边搅拌边加水。拌制时间取决于拌和机的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3倍。如400L自落式搅拌机拌制低流动性混凝土最短需105s;1500L强制式搅拌机拌制干硬性混凝土最短需240s。
3.运输
拌和物从出料到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如施工气温20t~30℃,允许最长时间1 h。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装料高度不应超过1.5 m,并要防上漏浆,城市道路施上中,一般采用连续搅拌车运送。夏季要遮盖,冬期要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