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地理上海卷试题简析

来源:中国招生考试在线发布时间:2017-03-05

  作者:马冬妹 复兴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与2001年上海市地理高考试卷相比,笔者认为2002年的上海市地理高考试卷在题型、题量方面变化不大,自然地理比重有所增加,稳中求变、积极创新,在精心构题、能力立意方面更加突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已向跨学科方向迈出,当然难度也相应地提高。笔者分析2002年上海市地理高考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时代气息浓厚,涉及的知识面宽

  总体上看,这份试卷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社会热点,时代气息非常浓厚。如我国四大重点工程、世界杯足球赛、黄河的水旱灾害、北方沙尘暴、中国人口和人口问题、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等,都进入了试卷,成为题目的背景资料。又如,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它正朝着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方向发展,试卷中纳入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黄浦江畔综合开发功能定位、实现未来目标的具体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既考核了考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又考核了考生对上海建设发展的关心了解程度及创造性的想法。

  二、能力立意,知识与能力立意突出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旨,试卷反映了这一特点,试题能力立意和知识能力综合立意相当突出。不少试题提出一个问题和创设一个情景,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选择题第20题就是一个典型试题,该题测试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中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的掌握和实际运用,构题巧妙,解题有深度。题目是:在北纬30度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多少度?该题的解题思路分成两步,第一步:运用地理基础判断,①、全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情况;②、计算拉萨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最大值83.50和最小值36.50。第二步:在前面基础上能得到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83.50-36.50=47.0。类似的典型试题还有综合分析题第43题和53题等。

  不少考核能力的选择题,备选答案都是题目的间接指向,当中还有知识作链接,该类试题考核内容容量大,解题的思维有层次有深度,当然难度也就比较高。最典型的如选择题第19题: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该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是弄明白三江源在哪里,三江源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第二步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第一步就是知识的链接,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类似的试题在本试卷中出现非常多。

  地图是地理信息最佳载体,也是地理学科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试卷中直接和间接地考核读图能力的题目很多,粗略地统计约有20多题,内容也相当广泛,包括自然和人文、国家和地区、分布和结构、示意等各种图,地理的学科特点得到非常好的体现。把地图作为丰富信息载体,既考核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考核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一个侧面看,对今后高三学生地理学习也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试卷的能力立意、知识与能力立意非常鲜明。

  三、综合性强,与现代科技整合

  本次高考试卷渗透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改革的亮点和创新的理念。试题学科内知识的交叉渗透,能力、知识、时间、空间跨度明显增大,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也开始起步。试题特别注重考察考生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无论是选择题或者综合分析题,试题表现的综合性都十分突出。体现学科内的综合的试题随手拈来,比比皆是。其中最成功的当数综合分析题(八),该题以上海的经济发展作为背景资料,从读图、计算入手,考核我国人口、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该题集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于一身,是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综合的典范。综合分析题(四),则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好题,题目是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到上海,考核了沿途海港名称→不冻港原因(洋流)→风带气压带→气候→盐度→大陆架石油等地域知识,考核切入点小,学科内知识跨度却很大,而难度却不高。有些试题在精心构题下,还不落痕迹地与其它学科进行完美综合。例如综合分析题第29题,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古诗“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可以理解是什么?语文与地理的衔接天衣无缝。选择题第25题,也有地理与历史综合的痕迹。

  选择题第14题还融人了高科技知识,是运用“导航、授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卫星定位的试题。该题虽然体现了地理与数学的综合,但是最后考核的是学生高中数学双曲线知识的运用。笔者认为,GPS的出现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了地图学的发展,它标志着地图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如果能将试题略加修改,既体现地理与数学的综合,又体现了试题的地理性,就不失为一道好题。类似的试题还有综合分析题第37题。

  2002年地理高考试卷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它对高三学生地理学习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笔者分析认为,高三学生地理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细致地研究大纲,复习紧扣教材,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复习中必须以上海市教委颁发的《高中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与训练》和考试院颁发的《地理考试纲要》,复习紧扣教材。从近些年高考看,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吸收社会信息而了命制的。因此,地理课本是复习的基础。全面复习教材和理解教材,广泛关注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地理复习的上策。

  2、复习中加强基础训练、注重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事物具有地域性,地理事物和地理内容必须落实在地图上。高考试卷中考核地域知识和读图分析问题的题目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就提示考生复习必须环绕地图展开。地图中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学习,通过空间方位来形成地理知识的整合,这是提高读图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关键,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学习中要深入理解问题,切忌死记硬背,这是培养提高能力的基础。只有弄懂弄通问题,知识才可能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提高,才能够进行举一反三和高水平的应用。另外加强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要通过多练精练来巩固知识和提高应试水平。

  3、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善于运用综合的观点、创新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者在上文已经叙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它可以和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找到交叉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从地理中找到部分或者全部答案。所谓热点问题并非全部是当年发生的,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可以是经久不衰的。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环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时间再久也是热点问题。从历年地理高考试卷中可以发现,许多综合分析题往往以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资料,创设试题。因此考生必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身边事,勤于动脑、善于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包括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获得成功。

  马冬妹复兴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曾两度获得过虹口区园丁奖,参与编写《地学》、《文理大综合》等作品。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