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试题(五)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7-03-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5页,第Ⅱ卷第6至12页。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题 每题6分 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绿色植物内部的一个新陈代谢阶段简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

B.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c过程在线粒体内完成

D.a、b、c三过程都需酶参与

2.丝瓜的花是单性花,小王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1)1号花开花之前套上纸袋,花开后给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2)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A.2号花未套纸袋

B.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C.2号花未涂生长素

D.缺乏只套袋处理的雌花作对照

3.在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段,高等生物全部死亡,河水发黑发臭但仍有一些细菌生存着。这些细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厌氧型

D.异养需氧型

4.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蛙的受精卵的第三次分裂为有丝分裂

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秋水仙素的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使分裂后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mg,则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mg

5.从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所示。在最深处采集到的浮游植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谁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A.偏铝酸钠溶液和盐酸

B.磷酸二氢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C.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

D.硝酸银溶液和氨水

7.下列解析不科学的是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

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8.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

A.[HCOO]>[Na]

B.[HCOO]<[Na]

C.[HCOO]=[Na]

D.无法确定[HCOO]与[Na]的关系

9.把0.1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溶于水后,刚好被100g7.3%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中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4

D.任意比

10.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苯(苯酚)——加浓溴水,振荡静置分液

B.NO(NO2)——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C.CO2(SO2)——让气体通过盛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NaOH溶液,蒸馏

11.2001年3月19日,某媒体以《中国酱油遭遇欧盟高门槛》为题,报道了我国广

某地生产的酱油很可能在欧洲市场被判死刑,从而失去几百万美元的份额一事,其原因是酱油中的氯丙醇严

机物,则此两种有机物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遇FeCl3溶液均显紫色

B.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C.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3.室温下,某实验中用石墨电极并用1 A的恒稳电流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此时测得溶液体积为200mL、pH=12。已知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压为12V

B.阴、阳两极共产生89.6mL气体

C.通电时间为3分13秒

D.溶液的质量减少0.73g

14.一个质子p和一个α粒子,以相同的初动量从同一位置沿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同

一个匀强电场。下列各图中的哪个表示了它们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15.已知两种单色可见光1、2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1λ2,则

A.单色光1的频率较小

B.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较大

C.在同种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较小

D.单色光1的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

16.如图,MN′是物体MN经焦距为f的凸透镜所成的像。M点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二

倍焦距处。MNMN′跟主光轴的交角分别为θθ′。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MNMN′

B.MN=MN′

C.θθ′

D.θθ

17.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飞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T1=12h;“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T2=24h。两颗卫星相比

A.“风云一号”离地面较高

B.“风云一号”每个时刻可观察到的地球表面范围较大

C.“风云一号”线速度较大

D.若某时刻“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正好同时在赤道上某个小岛的上空,那么再过12小时,它们又将同时到达该小岛上空

18.如图,0.5mol的理想气体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则该理想气体在B状态时的温度为

A.273K      

B.546K  

C.819K

D.由于不知道A状态的温度,所以不能确定B状态的温度

19.某LC振荡电路中,从t=0时刻起通过P点的电流的i-t图象如下图所示(以通过P点向右为电流的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1.0s内电容器处于放电阶段

B. 0.5~1.0s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C. 1.0~1.5s内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D. 1.0~1.5s内Q点的电势比P点高

2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2e/3,d夸克带电量为-e/3,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u夸克和二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二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u夸克和二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一个u夸克和二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二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二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


高考理科综合仿真试题(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题 共1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7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Ⅱ卷总分

得分

21.(10分)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去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_____g·(m2)‑1,消耗氧量_______g·(m2)-1。表明这个生态系统平衡状态良好,因为整个池塘群落_________大于_________,从而使水体保持一定的_________浓度。

(2)据表分析池塘垂直结构:自养生物分布在_________;完全由异养生物组成的群落分布在_________。

(3)假如池塘受到无机磷污染,首先对以下哪一项生理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交换吸附 D.主动运输

深度

瓶中O2的变化/g·(m2)-1

白瓶

黑瓶

1m

+3

-1

2m

+2

-1

3m

0

-1

4m

-1

-1

水底

-3

-3

22.(12分)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基本信息,下表为实测和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时,科学家预计的人类基因组工作内容:

HGP中预计(1990年)

HGP的基本信息(2001年)

碱基对

30亿左右

31.647亿

基因数

10万个

3~3.5万个,其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只占2%左右

其他

人类蛋白质:61%与果蝇同源

42%与线虫同源

46%与酵母菌同源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由表中可知人体蛋白质部分与果蝇等生物同源,这一事实为_________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人体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仅约600~700个,而经过化学分析表明人蛋白质约有10万种,这一事实违背了遗传学中_________理论。

(3)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上蕴含许多遗传信息,这种遗传信息实际上就是_________。生物在生殖时,父母双方通过生殖细胞各把自已_________的遗传信息传给了后代。

23.(16分)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与能量,从根本上说都来自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88×107m的光量子,同时每放出1mol O2,植物储存469kJ能量。请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反应物中的_________.

(3)估算绿色植物能量转换效率_________.

(4)根据以下太阳光谱图定性画出绿色植物的吸收光能量的曲线。

(5)如果通过光合作用得到9克有机物,则从空气中摄取CO2的质量是_________克,释放出氧气的体积(标准状态)是_________L。

(6)用14C标记 CO2,一段时间后14C将出现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哪些化合物中?_________.

(7)写出14C衰变为N同位素的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8)如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88×107m的光子,绿色植物能量转化率约为33.7%,那么该光合作用每放出1mol氧气,可贮存多少能量?_________,储存在何处?_________

24.(30分)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项目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

(1)空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汽车排出的尾气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2)在下列情况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二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中的必要物质,我国目前多用燃烧黄铁矿(FeS2)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硫,这个反应常在_________炉内进行,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尾气排入大气之前必须经过回收、净化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氨水吸收法,当吸收液中NH4HSO3达到一定浓度后,再跟溶质质量分数为93%的浓H2SO4作用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硫,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它与CO一样可以和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由此回答一氧化氮是如何影响人体呼吸过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治理方法之一是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无污染的物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5.(26分)(1)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①亚硫酸钠和硫酸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③电石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硫酸 ⑤锌和稀硫酸 ⑥硫化亚铁与稀硫酸 ⑦乙醇与浓硫酸

(2)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请你加以鉴别:

①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填代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甲基橙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

②除上述方法外,你认为是否还有最简单的方法_________。

(3)实验室需要用纯净的NaCl溶液,现有的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

(NH42CO3,请设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微热好?你选择的是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是(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以下是除去SO24的实验方案,请在()中填写试剂的名称,在[ ]中填写操作方法。

C操作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证明SO42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26.(18分)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

27.(14分)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底端的切线水平,并和水平光滑轨道BC连接.一根轻杆两端和中点分别固定有相同的小铁球(铁球可看作质点),静止时两端的小铁球恰好位于AB两点.释放后杆和小球最终都滑到水平面上,这时它们的速度大小是v=_________.

28.(20分)下图中P是一根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约50cm,管外径约6cm,所用电阻膜材料的电阻率已知为ρ,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N。现有器材为:A.米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电压表、E.电流表、F.电池组、G.滑动变阻器、H.电阻箱、I.电键和导线。请你设计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方案。

(1)所须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即可)

(2)在下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几个kΩ,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50Ω)


(3)所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膜厚度d的表达式为:d=_________。

29.(22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带电粒子,从A点射入宽度为d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MNPQ为该磁场的边缘,磁感线垂直于纸面向里。带电粒子射入时的初速度与PQ成450,且它恰好没有从MN射出。

(1)求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0 .

(2)求该带电粒子从PQ边射出的射出点到A点的距离s.

30.(12分)下图是打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A点所示),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求:

(1)人刚到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中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到达左端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用反三角函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