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要学会接受失败 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3-05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竞争中,有些人能享受考取高等学校的喜悦,而对于有些人来讲,则要承受“名落孙山”的打击。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公布,一夜之间,不少学生突然发现落榜已成为自己生活的现实。面对那些已成为“准大学生”的昔日同学,他们感到高不可攀,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

调整心态越快越好

    怎样看待落榜,这是一个认知问题。目前有一种观点将高考的落榜视为失败,这是一种公众社会普遍存在的认知错误。得了高分,考上大学就是成功者,反之就是失败者。这种势利、短视的观点加剧了高考落榜生的心理负担。


    落榜生自身的期待水平也是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当初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期待水平过高,高考落榜后的心理压力便增大,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因为目标定得太高,超过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当落榜之后就会为没有实现目标而失去信心,过分忧虑而心烦意乱,产生沮丧情绪。因此,落榜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定位,寻找新的学习和奋斗目标。

    落榜生平时要注重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这是预防和减轻过度的考试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状态等个性心理品质,都会较快地改善落榜后的失落情绪。

    家长要关爱落榜孩子

    能否使孩子从高考失利中尽快恢复过来,家长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来,几乎所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上大学呕心沥血。这一切,孩子是十分清楚的。于是,家长的期望可能变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加倍努力,拼命读书,以期报答父母。但是当高考失利后,家长的这种努力和期望反而变成孩子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觉得对不起家长,辜负了家长的心血,感到十分内疚,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不可自拔。

    事实上,落榜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被家长所忽视,个别家长因为自己心情缘故而雪上加霜,指责孩子,拿孩子出气。专家认为,高考后的心理调节,对家长来说同样重要。面对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事实证明,很多小事看起来很细微简单,但却能对孩子恢复自信起到很大的作用。

    孩子得知自己落榜的消息后,通常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家长首先应该从感情上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及时规划孩子下一步的出路。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家长应该主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处走走,坦然地让别人知道孩子落榜这一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坦然面对,重新找回自信。

    除了要及时化解孩子高考失利的压力外,家长不要大包大揽,把孩子高考失利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必须由他自己来承担,如果家长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往往起不到好作用,孩子反而会找到不正确的解脱途径,抱怨父母,而愈加消沉。特别是有些爱替孩子作主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无论在高考,还是在其他重大事情上,一定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学会拿主意,学会为自己负责。

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更加关心爱护孩子,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抚慰他们人生道路上初次受挫的心灵,并让他们真正明白失利只是暂时的,以后的路更长,古今中外众多的功成名就者都曾经历过失败的考验,大可不必为一次受挫而丧失斗志。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接受失败。让孩子明白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如果总是不承认现实,那么就会找不到重新开始的机会。学会接受面前的失败后,要根据目前的情况,给自己重新定位,寻求一个合理的、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赶紧行动起来。向前看,立即行动可以忘掉高考的失利,可以在新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恢复良好的心境。

    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家长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谈论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不必过多地和他们分析寻找失利的原因,鼓励孩子向前看,为他们寻找一份适合他们个性的工作,让他们在新的学习或工作中找回过去的自信。

    总之,要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过分看重结果。更何况在当今中国,除了上普通高等学校之外,还有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学院、民办大学和出国留学等多种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途径有多种,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在哪一条路上都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