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香港教育:到港校读书 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高中》发布时间:2017-03-05

1998年,香港开始在内地招生,八年中,其招生热度逐年上升,招生人数和范围一扩再扩,增长速度惊人,今年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而不少尖子生更是放弃了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选择香港高校。

香港高校为何火爆

几年内,香港高校从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色变成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香港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资源丰富,机会多。同学们在香港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了解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理念,扩大视野。各高校经常开展的如国际交流计划、实习计划也吸引了不少考生。

其次,香港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与国际水平相近。全英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制性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此外,香港高校的学生不仅有香港本土的,还有台湾、内地和海外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思想和认识的提高。

第三,就业前景好。香港的就业市场对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学生是开放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香港就业。在香港连续居住满七年者,还可以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权利。此外,香港高校的学位全世界都承认,不少学生把香港作为一个Stepping Stone(跳板石),为将来到国外继续深造而做好准备。而国内近年因扩大招生所引起的师资问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让许多家长考虑把子女送去香港增值。

第四,高额的奖学金。为了招收成绩优异的学生,香港的高校纷纷拿出大笔的奖学金鼓励成绩拔尖者报考。如香港浸会大学2006年大概有30个奖学金,其中10个全额奖学金,每年10万港币。

我眼中的香港社会和教育

作为过来人,我深深地理解考生们对大学的向往和对前途的迷茫。同时,在香港两年的学习生活也让我对香港的社会和教育有所了解。虽然香港高校的优势为大多数考生、家长所认同,但是否所有的考生都能适应这个环境呢?能否从中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呢?在此,我愿意客观地介绍我眼中的香港。

1. 香港社会

简单地概括,香港是“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可以把香港形容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香港是全球最稳定和安全的城市之一,她的经济繁荣,城市国际化,但社会贫富悬殊。

由于过去长期的殖民统治,香港自身的文化根基浅薄,缺乏核心价值观。殖民心态让许多香港人产生对日本、欧美的盲目崇拜,如崇尚国外名牌,但对祖国的了解却很少。不过香港继承了英国留下来的法治制度和优秀的管理系统,适用于各个领域行业。此外香港的民主和自由度相对较高,社会上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接受各种文化思想理念的冲击。

香港人多数不是独生子女,一般拥有几个兄弟姐妹。许多年轻人都很独立,边读书边打工的人占大多数。但由于香港社会商业化趋势明显,年轻人的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观念较突出,表现为急功近利、近视。

粤语和英语是香港的两种主要语言,大学的课程多数用英文授课,但平时还是说粤语的多一点。

2. 香港的教育

香港的教育是有特色的,她的国际化教学能让同学们大大受益。在此我列举了几点我最为欣赏的教学特点。

(1)专业化。大学授课采用全英教学,全电脑教学。不同专业的课程有专门的论坛和辅导。如我所读的电影电视系,每年都举办电影高层论坛、大中华电影节等活动,邀请业界高层人士如吴宇森、徐小明及两岸三地的精英学生参与。每学年的课程安排和课程介绍都清楚地记录在课程表上。每天学校的所有信息都E-mail给学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学校专门提供多媒体教室资源和专门的单对单辅导老师。此外,学校还开设课程教同学们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2)全人教学。学校每学年会举办许多大型课程,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教学。课程范围很广,有经济、哲学、宗教、音乐、戏剧表演和导演拍摄等,由国内外著名学者授课,如余秋雨、梁羽生等。并设有心理咨询、性格训练、学习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学校人文素质组每月还提供香港文化中心电影、话剧、舞蹈、音乐会等百分之七十的赞助。而学生宿舍以伟人命名,并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精神。如我所住的蔡元培堂,就有参观蔡元培墓、表演话剧、举行不定期的糖水会和聚餐等活动。

(3)社会与教育的互动。首先,社会人士参与教学。如香港《太阳报》的主编指导我们的新闻课;在我们对香港妓女、露宿街头人士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时(课程要求),各个区的社工帮助我们深入调查对象的生活;香港各党派的官员到浸会大学演讲,发表言论;演艺界名人如周润发、梁咏琪和吴小莉等人到校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邀请担任社会重要职务的浸会大学的校友参加每年一度的师友计划(如陈果导演),和同学一起读书讨论,针砭时弊。其次,香港教育的目的性非常强,与商业市场结合得很紧密,多数专业在第二年就开始实习,上课时也常常会邀请在职成功人士前来讲课。

(4)透明化,民主、自由的意识。学校专门开设有课程介绍香港、内地,让我们了解“六四”,了解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日本和美国的关系。图书馆的藏书丰富,能容纳各种声音和思想。学校的民主墙供学生自由发表任何言论。学习和功课常常通过群组的讨论来得出结论,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民主的观念。

(5)创造性和启发性。老师鼓励学生有新的idea,上课时有些老师用提问代替解答,指导同学们用批判式的方法思考。如在调查香港社会时,老师就给我们设定了很多有意思的题目,如采访妓女、香港少数南亚裔、街头卖艺者的生活,了解香港的牛棚艺术,探讨香港色情行业的转型,研究新移民在香港的生活,参与香港的立法会等。同时,老师也会采取一些游戏代替讨论,激发同学的思考。

(6)机会和资源。为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及迈向国际化,浸会大学每年都有交换生计划、暑期学生交流计划和海外实习的活动。比如我在读完基础年后通过面试,到美国的North Carolina(北卡)进行了三个月的酒店管理学习,成为了第一个在海外实习的内地学生;而我的好朋友就申请到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交流计划。当然,这些资源需要学生细心留意并努力争取。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

来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来香港读书是很多考生的憧憬,只是并不是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如鱼得水。不适应环境是赴港就读生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这一届就曾经有一名同学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的全英教学,又缺乏沟通,在一年后被迫退学。还有的同学因为学习压力过大,不得不休学一学期。这样的案例在香港其它学校也不罕见。所以,到香港读书并不如考生、家长所想的那么完美。我认为在你决定来香港读书之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准备。

第一,要能独立自主,吃得了苦。内地的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大事小事经常由父母拿主意。而到了香港,物质丰富,环境自由,且没有父母的督促和叮嘱,同学们要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学会独立,能够吃苦。

第二,对不同的文化要有包容性和判断力。内地文化和香港本土文化是有差异的。在香港,文化思想的碰撞是很激烈的,所以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它们。同时,在香港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存在着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不健康的观念,内地来的同学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要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多元文化中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

第三,英语要好,粤语也要努力地学习。英语是学校授课的主要语言,而不懂粤语会影响日常的社交。

第四,香港的管理、经济和传媒比较发达,但院系研究相对于国内的高校稍差一些。因此,来香港读理科或者艺术的同学们要斟酌一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第五,香港以前是殖民地,因此根植在香港人脑海里的殖民意识和岛屿视觉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多数香港人对内地认识不足,对内地来的学生多少会有些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