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词汇量必须达到大学四六级

来源:新闻晚报发布时间:2017-03-05

  英语是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考科目,复旦大学的英语测试一般包括词汇、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题型,交大的英语测试一般包括词汇与结构、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英语作文等题型,其它一些高校的英语试卷还包括听力、中英互译、改错等题型。各高校的英语测试,特别是复旦、交大、上外三校对考生词汇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试卷要求学生词汇量达到英语四、六级水平。

  除了笔试以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还包括面试,面试一般包括常规问题,常识性问题,时事热点问题,专业相关问题和思想道德与价值观问题。面试主要以中文进行,但是考官也会中途用英语与考生交谈,对一些外语专业的高校,更要做好用英语参加面试的准备。

  考生如何为英语的笔试、面试做准备,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被自己心仪的高校录取呢?

  笔试部分:借用高中的阶梯,攀登大学的高峰

  自主招生的英语测试对考生的词汇量要求高,而且学生在阅读、完型、写作中碰到的主要障碍也是词汇,攻克词汇之一“堡垒”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临时抱佛脚背四、六级词汇效率不高,而且不易长久记忆,不能真正理解。建议考生用中学里学习词汇的方法,应对自主招生中的大学词汇。

  (一)复习英语基本的构词法,了解常用的前缀、后缀

  比如自主招生中考过以 “trans-mission (传播)” ,单词中的前缀“trans-”表示“贯穿,变化”。考生可以记忆表示 “联合,伴同”的前缀 “co-”,表示“环境,生态”的前缀“eco-”等。有了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可以帮助解答词汇题,也可以帮助猜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

  (二)复习高考词汇手册中多义词的第三或第四个词义

  比如自主招生中考过item不是表示 “项目”,而是表示 “条款”。考生可以记忆cover除了表示 “覆盖”以外,还表示“涉及”,“报道”,“足以支付”等, charge除了表示“负责”以外,还表示 “收费”,“充电”,“冲锋”等。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常见的,有些多义之间彼此有关联,有些却毫不相干,考生可以着重记忆不相干的词义。

  (三)复习介词词组搭配

  高考的完型填空一般不考察介词搭配,而自主招生考试中有对介词的考察。如自主招生中考过underthestewardship“在……管教之下”。建议考生记忆一些介词词组搭配,如:be credited to “归因于”, besub-jected to“经受,遭受” be commit-ted to “致力于”等。

  (四)复习表示人态度的词语

  自主招生的阅读中有不少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态度,这类题的比例要大于高考,考生可以总结表示人态度的词语,比如:positive,nega-tive, optimistic, pessimistic, indiffer-ent, neutral,notsure等。另外,当考生解答阅读理解题,觉得各选项似是而非的时候,也可以以此为衡量标准,选项的褒、贬含义,与作者的正、反立场是否相一致。

  (五)观察生活中的英语,上海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语

  比如自主招生考过 “易碎物品,小心轻放”中的 “易碎”用“fragile”表示。考生可能在公共场所看到过“Staffonly——闲人免进” ,“Cau-tion.Wetfloor.——小心地滑”,对这些词的了解增加了词汇量,也显示出考生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力,考生具备的时代气息,作为上海大都市市民的国际意识。

  (六)用高中词汇写模拟话题作文

  不少考生在考前借鉴近几年四、六级考试的作文范文,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这是高中生可取的学习方法,但是考生不要死记硬背范文,考生可以用自己高中掌握的词汇代替范文中自己不熟悉单词、短语。比如:用stop代替halt,用spread代替prevail,用luxurious代替extrava-gant等。考生也可以尝试在作文中用些词性活用,比如名词作动词用,可以使文章简洁且生动,比如:用topthelist表示“排在首位”,用shouldertheresponsibility表示“肩负责任”等,这样更能体现自己掌握词汇的实力,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思辨能力。

  作文的话题可能不同于高考,高考侧重于考生身边的人和事,自主招生则具有一定的社会内涵。考生可以做些话题模拟作文,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甲流(A/H1N1)”,“对各省市取消文理分科的看法”等题目。考生可以阅读ChinaDaily或ShanghaiDaily等英语报纸,收看CCTV-9或上海ICS频道的英语节目,关注近期的时事动态和热门词汇的对应英语。特别是年末,各大媒体都会盘点年度新闻、年度人物,给学业繁重的考生提供了迅速了解国际风云的“千里眼,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