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消息5月30日,有网民发帖称,因高考将近,山西临县政府规定该县所有网吧在5月10日至6月9日间根据区域不同分别歇业,否则将给予处罚。网友称每家网吧将因此损失过万。媒体调查发现,因高考关闭网吧的还有江西临川等地。(5月31日人民网)
正如网友追问的那样——“你们的动机是好的,可是动机再好,就可以说明行为也是正确的吗?”在“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条例》和市、区领导指示精神”的宏大名义下,任何质疑也仅仅是一种质疑,因为背后有无法言说的现实困境。
关闭网吧保障孩子高考,无疑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撑,但这并不能证明此种行为的合法性。首先,“为高考关闭网吧”有着明显的父爱主义痕迹。40多年前,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父爱主义是怎样通过软预算约束,培植了厂商的投资饥渴和囤积倾向,制造了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管你,是为你好”就是政府父爱主义逻辑的体现。从传统的父母官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大包大揽,我们内心里一直习惯于接受政府的安排。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亲自参与经济活动少了,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干预监管的屡见不鲜。这种家长般的善意意志在政府的监管活动中随处可见,正如“为高考关闭所有网吧”。
其次,它折射了高考成绩仍是官员政绩的社会现象。在当下,高考并不仅仅是考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的事情,甚至还是官员政绩的重要符号。有的地方不是有过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官员道歉的事情吗?笔者认为,如果高考成绩不与官员政绩挂钩,恐怕也不可能发生“为高考关闭所有网吧”的现象,只有当高考成绩成为教育行政人员的政绩筹码时,才出现了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
最后,“为高考关闭所有网吧”隐喻权力者的下意识冲动——“为民做主”惯性。我们知道,在政府父爱主义——善良意志的背后,社会和公众注定要为其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政府父爱主义在计划经济时期带来短缺经济那样,这次也会带来公众私权利空间的萎缩,并且这样的社会代价与管理成本是那样的不成比例,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可以说,“为高考关闭所有网吧”在侵蚀公众权利的同时,也无法获得公众的尊重。社会学者韦伯指出:一切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种统治自愿地满足于仅仅以物质的动机或者仅仅以情绪的动机,或者仅仅以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作为其继续存在的机会。勿宁说,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对于一种政策来说,同样如此,不被公众认同和信任的政策,不但无法取得合法性,而且加重社会运行成本。因此,“为高考关闭所有网吧”背后的“为民做主”惯性应得到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