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2007申论考试大纲的变化

来源: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06-10-12
解读中央2007申论考试大纲的变化
作者:郭五林

刚刚公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与往年基本情况大体相同,但显现出一些变化。
在《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中,规定了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方式:“公务员考试是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用于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试;” 2006年的规定:“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考试。”2007年的大纲与2006年的大纲规定基本一致,只是在词语顺序上做了调换。都规定了组织考试的部门、考试录用人员的岗位级别、任职类型。但2007的大纲的这句话是严格按照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表述的,充分显示了人事部门贯彻依法治国的决心。

在《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中,规定了考试的性质:“是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按照确定的招录计划,针对相应的空缺职位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请大家注意,这次明确地提出公务员考试划是竞争性考试,而不是资格性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不是到达一定水平就可录用的考试。这项规定,比2006年的大纲规定得更明确、更准确。2006年大纲规定“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并针对职位进行的考试。”2006年只说是针对性考试,但没有说是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预示着报考条件将进一步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性条件将进一步减少,特别是带有性别、年龄、工作经验、专业、学位等要求的歧视性条件将尽最大可能的删除。

在《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中,比较详细地规定了测试目标。相比往年都更详细。“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所有报考者进行的考试。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在这里,明确提出“根据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能力” 。

“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报考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主要是以下九种。

政治鉴别能力,即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依法行政能力,即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公共服务能力,即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调查研究能力,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沟通协调能力,即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创新能力,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即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心理调适能力,即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在《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中,规定“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将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报考者参加专业考试和面试等。”这个表述比2006年的大纲中的相关规定更精确。2006年大纲规定“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人员,按照一定比例可参加招录机关组织的专业考试或面试。”在措辞上更加严谨,“将¼¼参加¼¼等”表示一种延续性,有前就有后,前后紧扣,而且语意之间表明后来的考核不只是专业考试和面试,言下之意还有体检、政审等非考试内容。而2006年的表述是“可¼¼参加”则显得有弹性,语气不严肃,似乎有可放弃之意。

对于2007年的考试大纲之《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
一、考试对象参加公开招录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性质、目的本科目为公开招录公务员考试科目。参加公开招录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通过学习申论后,了解公务员履行公职的条件,理解公务员履行公职的原理,掌握公务员履行公职的方法,能够在被录用为公务员后较快从事履行公职的工作。

“本科目指导思想是引导社会舆论,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共服务理念,为选拔德才兼备的公务员服务,从而规范公务员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廉政勤政,提高工作效能。”


行测是“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不知道读者注意到了没有,在今年的考试大纲中,总共出现“公务员”这个词语的次数,比去年有所变化。是增还是减?增。去年是7次,今年是8次。去年的“公务员”这个词总是与“考试”一词搭配成词,而今年的“公务员”一词更多是独立成词。这说明,人事部更看重考生具有公务员潜能。

其实,公务员考试中公正是其最明显的特点。这在行测试题中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试题专业偏向不明显。二、答案基本均衡分布。三、分值与做题时间基本成正比。


大纲里最重要的一句,“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就请大家努力去想吧,

那我们接下来看2007年的申论考试大纲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双方在表意上哪些相同之处,在措辞上有哪些相异之处。

2007年的申论大纲规定“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个与2006年的大纲中的规定“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只有一个词语的差异,将“考生”改称为“报考者”,这显示了对具有社会经验的人员的尊重,他们已经不是“生”了。因为通常的“生”这个音比较响亮,听起来不如“者”成熟、稳重。这表现了人事部门已经注重到了细节,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

2007年的申论大纲规定:“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与2006年的完全相同。这说明,对于申论的认识还尚未达到完全深入的地步,对申论的内在规定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申论中含有客观内容,在2004年的申论试题的命题作文: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中就就体现出来了。行政公文的格式在特定情况下应是客观的。如此考试是超出大纲要求。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2005年又是命题作文: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依题要求写作标题就是客观内容。2006年的申论考试终于没有客观内容,全是主观性试题,又回归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