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4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7-05-19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陈述性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根据编制时是否经过标准化程序,可把教学测验分为_____和_____。

4、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_____和_____。

5、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动机分为_____和______两类。

6、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解决问题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
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   B、陈述含糊不清;
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           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2、关于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B、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无关;
C、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 D、教师的智力太高,反而抑制其教学效果

3、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

4、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
A、6遍;B、4遍;C、3遍;D、2遍

5、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  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C、经济实用;              D、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

6、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

7、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8、课堂里学生间的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 B、导致紧张和焦虑;
C、不利课堂气氛活跃;         D、不利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9、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B、低创造性与高智力的学生是学业成就的强有力获得者;
C、高创造性与高智力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D、低创造性与低智力的学生则被许多防御机制所困扰

10、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

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3、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4、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5、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6、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7、运动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很大的区别()

8、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或品德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9、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影响策略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策略应用效果的反省认知()

10、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11、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12、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13、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14、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15、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16、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17、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我们都一致地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才能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1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19、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

20、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同时品德又是行为情境相似性的函数()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2、认知结构;3、成就动机;4、替代强化;5、教育机智

五、简答题

1、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2、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有哪些?

3、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简要说明智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现代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

2、分析品德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