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五章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1-08-16

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五章

  高教管理体制指与高教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它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教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被称为高教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被称为高教的微观管理体制,即高校的管理体制。
  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1)中央集权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指高教由国家举办,高教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行政命令、拨款和监督手段直接调节高教活动的管理体制。政府和高校间表现出一种完全的上下级关系,高校很大程度上处于依附地位。
  2)权力分散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指高教的决策权力主要在地方政府,并由其来独立行使高教决策、立法、财政拨款等职能的管理体制。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社会的广泛参与。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教部门共同承担高教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教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一般中央政府发挥指导和协调职能,并与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行使一定的决策权力。
  1995年7月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高教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4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高教管理权力的下放,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
  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教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政府高教决策活动民主化。同时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3)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实现高教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4)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办学体制是关于办学者的法律地位、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拥有的权力、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管理制度体系。
  世界高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即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2)
  美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管理模式。3)英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系统:1)我国高校校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以校长为核心,由校长根据高校决策机构确定的政策和方向,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2)我国高校学院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学院置于大学之下,是大学的管理中心,院长一般由校长为人并对校长负责3)系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系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学术单位,由系主任负责,一般由院长或校长任命。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代表的权力限度和范围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
  我国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并服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协调。
  高校管理包括学术管理、行政管理。
  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在高校举办者、办学者两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及高校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关系等一些基本关系范畴,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
  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重点: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目的在于建立由高校党委、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等问题和改革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转变校机关职能。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