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开始复习了吗?下面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本学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
2。学科方向简介:
(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新闻理论研究: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等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第二,新闻业务研究: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第三,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
(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
(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主要包括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类型、制作和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和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受众、收视(听)率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新媒体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新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
(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由广告学和传媒经济学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本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众传播的形成时期。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主要分五个方向:第一,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的传播特性、功能、类别、程序,广告发展的历史与变化趋势;第二,广告运作与管理:研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经营机制;研究社会对广告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品牌传播:围绕着品牌建设而进行的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以及媒体运用;第四,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的本质,传媒产品的性质与产制方式、传媒的消费结构、行为与绩效、媒体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等内在规律。第五,传媒经济实务:研究传媒组织的决策、战略及其他经营管理问题。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
2。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开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实践活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至少掌握1门以上外国语言的专门性人才;
三、质量标准
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可以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并撰写原创硕士学位论文,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具有人文关怀和科学探究精神。
具体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传媒机构的运作方式,对新闻传播现象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2。关注新闻传播现象,遵守基本学术规范;
3。具有独立进行文献查阅、调查分析等知识获取的能力,具有独立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从事新闻传播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分享研究成果的交流能力。
4。硕士学术论文应解决本学科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推进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论文写作须遵循学术规范,拒绝剽窃他人成果。
四、学制与学分(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准)
五、培养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在课程学习环节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设置培养环节,锻炼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撰写学术报告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硕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扩展研究视野;
3。采取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督促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硕士生导师指导组亦可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或从事相关实践活动。
六、培养环节
1。入学两个月内,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论文撰写、专业实践等内容;
2。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3。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入学后由导师列出必读经典文献目录,硕士生须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4。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硕士生在在广泛阅读文献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实际项目、课题或需解决的问题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
5。开题论证通过后,硕士生进入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
6。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只有通过预答辩、校内外专家评阅或盲审的学位论文,才能参加答辩。
七、课程设置(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准)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和开题 硕士生入学之后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进入开题报告阶段。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由学科组织公开的开题报告会,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参加。论文选题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研究内容;如需更改,必须再次经过论证。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基础。
2。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硕士生在开题报告前应阅读不少于20部本学科经典著作,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则应根据选题方向继续阅读相关文献。
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酷暑50天,学渣变学霸,直击211名校,7月15日开营。超级名师+贴心服务=完美暑期,启航2018暑期集训抢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