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第一次使汉民族共同语有了一个量化的目标,使推广普通话有了明确一致的标准,也使汉语水平测试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试标准走向了全世界。这是我国国富民强的又一标志。
但是,随着水平测试工作的全面展开,参加测试人数的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测试员。普及性的测试结束以后,还需要进行提高性的测试,因此,普通话测试工作任重道远。而每测试一个人,需要三个测试员,每人约需十五分钟,还不算组织人员和工作人员。任何一种语言测试都没有我们这样“出功不出率”。又加之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不是一种专职,都是兼职,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测试工作,很难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为了培训出合格的测试员,我们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不辞劳苦地下到各市、县去培训普通话测试员,但还是远远不够。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必然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有时为了赶任务,往往在“说话”这个项目中减少时间,很多测试中“说话”不足三分钟。
此外,我们广东省是方言区,测试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测试员普通话说的好,但语音知识不够;有的测试员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但普通话又不太标准。经过短期培训,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测试员。这就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在实际的测试中,由于本地人测试本地人,又不免存在着主客观两面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地测试员对“本地普通话”不敏感,听不出一些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语调,它是语言的门面,而我们的一些土生土长的的测试员对此不敏感,这就严重地制约了他们对第三、第四题的判断力;相反对在本地的外地人,包括普通话说的比较准确的北方人,他们却往往认为“方音严重”而给分很低。二是“打招呼”,“找关系”的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就接到过投诉,告测试员被应试者请吃饭等。也确实有不少人通过找熟人、找领导等向普通话测试员“打招呼”。特别是当我们在一个地方测试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许多被测试人员的手中都有一些我们测试过的考题。
还有,以往的测试或培训,由于 人力、场所、设备、时间等无法保证,以及参加培训的人多而授课老师不足等问题,往往使测试前的培训或收效甚微,或仅仅成为一种形式。
另外,由于测试标准的改变,即:取消原第四题,原第五题为新第四题,使新第四题增加到了40分,但各市、县的普通话测试员又没有正式接到文件来统一评分标准,如语音面貌如何扣分等,这就造成老测试员用老标准,新测试员用新标准等情况。这些都有严重地影响了测试质量和测试的公正性。
因此,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迫在眉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