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一)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2-30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六个基本理念

  1、理念之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
  ●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展。
  2、理念之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和中小学生。
  认识误区——
  ●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课吗?
  ●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马斯洛提出——
  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3、理念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认识误区——
  ●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⑴ 联系
  ●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 区别
  ● 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
  ●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 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知)/ 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高目标:自我实现/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 试、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
  4、理念之四——
  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
  认识误区——
  ●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心理辅导课?
  ●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
  思辨 (1) ------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
   ——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
  思辨 (2)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思辨(3)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河南大学 宋尚桂
  思辨(4)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导学生——
  ⑴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⑵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⑶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⑷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⑸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思辨(5)
  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键性中介/ 最了解和熟悉学生/ 与家长有密切联系/ 与学科教师易协调/ 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
  班主任难处——时间/ 精力/ 职业倦怠/ 角色冲突/ 培训不足
  权衡——利多弊少/ 标本兼治/ 义不容辞
  5、理念之五——
  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认识误区——
  ●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
  6、理念之六——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即时性工作,不是一股时髦的流行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学校运作机制中一项常规性工作,成为21世纪现代化学校改革走势的标志之一。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是抓得太多了?
  ● 素质教育不也是一阵风吗?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是也可以“见好就收”了?